[學術論文寫作教學] 博士談博士論文寫作

博士論文的寫作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由於存在著較高的難度,較長的寫作週期,以及在創新,寫作規範,實際及理論意義等方面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完成一般說來是有相當的難度的。一篇好的博士論文不僅是一本好的學術專著,而且還是具有理論創新價值的學術探索成果。一個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就應該達到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學者的轉變,就應該變成為所研究領域的一位專家。

儘管對於博士生有著如此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寫作還是存在著一些規律可尋的。下面,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包括自己讀博士的經驗和帶博士生的經驗),我簡單談一談關於如何準備博士論文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 研讀文獻



一般來說,一個博士生在入學後就已經確定了其博士論文所屬的領域或者方向,因為這是在報考和錄取時就確定好了的,除非入學後還要進行修改,而那是另當別論的。

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課程的學習並且取得應有的學分之後,就自然進入了文獻的收集和研讀的過程中了。文獻的收集及研讀對於博士論文來說既是一個開始,又是非常關鍵的。你過去沒有進行過研究,現在也沒有仔細研讀該領域中別人的研究成果,怎麼也不可能搞出什麼像樣的東西的。所以,在這個工作之前,你只可能是一張白紙,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什麼是該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也不會使用該領域中的常用技術,不可能只是這樣白版一塊就可以做出什麼像樣的東西的。

1. 收集文獻

收集文獻可以從網路,圖書館,書店和朋友同學那裏取得。主要是要先找到一些(哪怕是只有一篇)該領域出現的“近期”的綜述性文獻,一般是不超過三年以前發表的論文。什麼是綜述性文獻呢?一般來說,英文的綜述性文獻在題目上有“…..review….”(一般為較為通俗的綜述評論)或“survey”(一般為比較專業化的文獻綜述)這樣的字樣。綜述性文章的內容不是在研究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在回顧,評論某個領域在最近或者過去的一段時間裏的研究情況,並對於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時期的研究特點進行評論,最後還要為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創新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在綜述性文獻中,作者會羅列出大量的參考文獻,並且還要對這些參考文獻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說。你就可以根據這樣的評說和所羅列出來的文獻去進一步搜索更多的文獻,然後又從那裏的參考文獻去找出更多的參考文獻,如此等等。這樣,沿著一條路線,你就可以在一段時間裏,譬如,在一年以內,做到基本掌握該領域的研究情況了,也知道這個領域的前沿是什麼了。

另外的一種文獻收集方法是根據作者和關鍵字去檢索。

當然,即使在同樣一個領域裏研究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可以事先帶著問題去搜索,如公司治理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這就需要使用關鍵字搜索法了。

如何利用互連網搜索文獻?

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更為便捷地獲取資訊資源。在文獻搜集過程中,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利用網路搜集資源大致有兩種:一是處於選題階段,還沒有論文方向,想找一個合適的方向來做,此時可以在網上搜索“review”“survey”等,閱讀一些文獻綜述,在其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另一種是已經確定了大致方向,希望瞭解本研究領域的進展,此時應當請教這一領域的專家,搞清楚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牛人,搜索他們的文章—— 國外的傳統,很多雜誌要介紹某個領域的成就和進展,都會邀請牛人來寫綜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傑出代表,才可能從這些人的著作中體驗這一領域激動人心的發展。

網路搜索技巧我也談一下:首先,www.Google.com肯定是一個很好的圖書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並且可以支援中文、英文搜索。如果你已經知道一篇文章的名字,不妨把名字輸進去看看——這裏多說一句,因為國外的論文全文通常都是pdf格式的,所以不妨在輸入的論文名字前加個“[pdf]”,比如可以這樣“[PDF]+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作為關鍵字搜索,這樣就有助於限制你搜索的是pdf格式的論文全文,你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公司治理研究四人幫LLSV(1997)的《公司治理的一個綜述》全文。

但是,Google搜索到的全文常常只是working Paper,沒有雜誌的編號頁碼,因此在論文中引用有一定的不方便。我們要搜索已發表的論文也很容易,目前管理學院購買了EBSCO等外文資料庫,這些資料庫提供了大量的論文全文,90年代以後尤其是95年以後的文獻,基本上可以方便查詢。

如果通過這些全文資料庫還不能查閱到所需要的論文,不妨把論文發表期刊頁碼記下來(方便引用),然後到Google上搜索其working paper。如果Google上還不能搜集到,那麼還可以嘗試搜尋作者的主頁,也許上面會有,如果仍然沒有,還可以嘗試通過作者的郵件位址直接寫信索取。我的經驗,老外們是比較熱情的。如果這些方法都嘗試了還不行,最後還可以在EBSCO查閱國內館藏,請求幫助—— 一般地,比較經典的論文大多會有好事者放到網上,所以,嘗試以上各種辦法都無法得到某篇文獻,要麼忍痛放棄,要麼只有求助國外的朋友,或者從其他文獻中間接引用。

搜集文獻還有一個值得提出的方面。國外論文發表週期較長,我們現在看到的論文,實際上可能是兩三年前的作品,因此要把握研究動態,最好還是看working paper,這樣可瞭解別人現在正在研究什麼。而且,你在博士論文開題時讀到的好的working paper,等你博士論文寫成,這個working paper大概也已經發表了,此時不妨再上網查一下其發表的期刊,將發表資訊正式列如你的參考文獻,你的論文文獻注釋就會更規範,而且兼顧了注釋最新文獻的要求。

最後,給大家列幾個我經常使用的幾個比較好的免費提供working paper下載的網站:IDEAS(http://ideas.repec.org/ ),NBER(www.nber.org ),此外還有很多大學、研究所也提供了其工作論文免費下載地址,比如Laffont教授創立的IDEI(http://idei.fr/presentation.php )。網站眾多,大家慢慢去學會使用。這裏不再多講。Jestor, EconBase,ScienceDirect等也是很好的資料庫,不過需要付費使用。

2. 研讀文獻與讀書筆記

其實,研讀文獻應該是與文獻的檢索過程同時或者是交錯進行的。在檢索到文獻的同時就應該開始進行文獻的研讀了,同時,在研讀文獻的同時就應該根據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檢索要求去檢索新的文獻,收集文獻是一個不斷反復進行的過程。

所以是“研讀”而不是“閱讀”文獻,是要求在讀文獻的時候應該同時捕捉住產生的火花進行研究,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閱讀過程,如進行新的模型的推導及用新的資料進行計算等。在看人家的文章的時候,要養成用“批判”和“懷疑”的眼光去思考的習慣,在讀到人家的判斷時,應該在自己的心中不斷地問著“是嗎?為什麼?可能不是這樣的吧?”,同時試著去找相反的例子,還有在邏輯上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就是“研究”。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在讀文獻的時候,特別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下去讀了許多文獻之後,很容易就出現新的火花和思如泉湧的情形。但是,過了之後,就容易把它們忘記了。因此,為了在後面寫作論文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前面在讀文獻的時候出現的新的想法和線索,為了不忘記它們。一般要採用做讀書筆記的辦法。讀書筆記的寫法是:

(1)什麼雜誌,第幾期,什麼地方有關於什麼問題的什麼論述,它對於我即將做的博論文有什麼參考作用,或者我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自己的見解,可能會有什麼貢獻等等。

(2) 讀書筆記要進行分類,如分為數學模型方面的;實證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獻方面的;外文文獻方面的;資料方面的;純理論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學術爭論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點分析或者精讀幾篇代表性的文獻;

(4) 重要的是要寫心得體會;

(5) 重要的資料要及時記下來;

(6) 前面的過程可能有反復,自己的見解也會有變化的。

在國內收集文獻,特別是收集外文文獻一般是有困難的;但是在北京圖書館就可以收集到與國外差不多同樣的文獻,所以,儘量爭取去北圖收集資料;但是,目前重慶大學圖書館也可以收集到相當多的外文文獻;泡圖書館是讀博士的必需過程,全世界都是如此,這個環節不可缺少。



二. 開題報告



在文獻收集和研讀的基礎上,就要開始進入開題的過程了。開題報告的實質是向老師們彙報自己的博士論文準備情況,同時讓老師們就自己的研究思路給予評論和提出建議,從而達到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理清研究思路,以及在文獻和研究方法方面從老師那裏獲得更多幫助的目的。開題報告在這個任務目標的引導下,應該就選題,文獻綜述(除了開題報告之外,博士生還要寫專門的文獻綜述報告,可以結合起來做),研究的目標,研究的內容,方法,創新,技術路線,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介紹說明,並且接受老師們的批評和建議。這裏,有一些要注意的問題:

(1) 開題報告的性質任務是彙報自己的研究工作準備情況,包括文獻資料的收集,研讀情況,研究的初步思路,可行性等,同時接受老師們的建議。所以,開題報告與畢業答辯是不同的,學生面對老師的態度不是辯論,而是“諮詢”,應該借助這個機會盡可能多地向老師們請教,獲得更多的幫助和資訊。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個過程對於以後的研究和論文寫作有著極大的幫助,同學們應該加倍注意。

(2) 在研究的內容中應該寫出要研究的各個方面,要把研究這些方面的問題,方法,初步的思路,可能出現的難點以及如何去應對和解決這些難點的準備性思路都寫出來,但文字要簡練,因為只是初步的構思,不必長篇累牘。

許多同學在這部分內容的寫作上把研究內容寫成象一本書和是畢業論文的目錄,這是不符合要求的。

一般地,研究內容從大的方面看應該按照如下的順序和範圍寫:第一,選題的意義,包括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首先,要說明選題在理論上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貢獻,要說清楚這一點實際上對同學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只有充分掌握了相關的文獻以及對於這個領域中的理論發展有充分的瞭解情況下,才可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然後,要說明研究這個問題在實踐上的價值,這需要對於所研究問題的實際用處有所瞭解;一般地,選題要具有“重要性”,“前沿性”,“可操作性”,還要有方法論上的意義;“重要性“指研究的問題關係到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重要突破口,對於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具有關鍵性的推進作用;”可操作性“指預期可以在規定的論文期限內完成,即可以做出來,所以要對難度進行評估,既不要選太容易的題目,也不要選擇過於難的題目;“方法論上的意義”是指研究這個問題預期會使用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在科學研究中,新方法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有些研究得到的結果可能是平凡的(即人們早已經知道的,或者憑直觀就知道的),但是,運用新方法研究這些問題也是有價值的;譬如,老農民可能有許多完全憑經驗的方法去預測天氣,但是,這一點也不妨礙科學家運用包括Stocks方程在內的空氣動力學的新方法去預測天氣,儘管在開始還很難說這種新方法就一定比老方法來得準確一些;方法運用在博士論文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在開題報告中要求有對於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予以專門的說明;第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的背景,理論基礎研究及回顧等;第三,,國內外文獻綜述;第四,問題的現狀,根源以及成因分析;第五,模型或者指標體系研究(構造),這部分是論文的核心,是創新出現的地方,是衡量論文學術水準的關鍵部分,通常要有數量模型或者是數量指標,也是單獨發表高水準論文的內容抽取部分;第六,案例分析或實證分析部分,通常是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對前面得出來的理論創新結果進行檢驗或者是用案例進行驗證;第七,政策建議,如果說前面的理論研究是對於經濟管理問題進行的診斷的話,這裏就是在診斷結果的基礎上開出藥方,對於解決所研究的問題提出基於自己的理論研究的政策建議。在這裏。許多同學愛犯的毛病是提出的政策建議的思路與自己在前面進行的理論研究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不是說所有的博士論文都應該按照上面的內容順序來寫,這裏這是提供一個參照。但是,大多數論文的內容組織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框架來做的,或者說在這個框架上作一些變動後進行的。

(3) 創新部分是論文的亮點,要“具體”,“恰當”地寫出創新的要點。不要太抽象,要把自己的思路與現有的研究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說出來,還要說出自己的思路在什麼地方比起現有的研究要高明一些,否則就不能說是“創新”。

(4) 技術路線一般是指研究的準備,啟動,進行,再重複,取得成果的過程,不是指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更不是指答辯的準備和進行過程,許多同學會出現這些偏誤。

(5) 開題報告一定是在文獻收集和研讀過程之後進行的,因為根據上面說明的邏輯,在之前就做開題報告是不可能按照開題報告應有的內容進行的。所以,為了開題,文獻收集和研讀是要儘快進行的,要抓緊時間做。

(6) 方法運用應該寫得具體一些,許多同學把這一項寫成“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理論分析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等諸如此類的大框框,一點也不具體,實際上不知道他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方法;這裏要寫出具體的方法,如運用博弈論的方法,計量經濟學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甚至更加具體到如“通過在索洛模型中植入不可再生資源投入變數,然後研究人均收入可持續增長是否可以實現或者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可以實現,從而獲得有關可持續發展新模型的方法”等等。

(7) 案例——一個優秀的博士生開題報告

2002級的田盈同學的開題報告做得比較好,管理學院的一些資深教授的評論是“很難見到的十分好的博士生開題報告”。它符合上面提出的有關開題報告的要求。下面,我把田盈同學的開題報告貼在本文的最後,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