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班心得] 讓碩博士論文計畫書具有說服力

任何一位碩博士研究生在通過層層關卡(包括修課,資格考,學科考)之後,

接下來面臨的嚴峻挑戰就在於研擬一份可行的碩博士論文計畫書。隨著碩博士論

文在學術層次上的標準不同(通常博士論文的標準在於創造知識)
,所以對於內容

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但是,不管怎麼說,碩博士論文計畫書都必須包含幾個

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研究標題」「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顯著性」「文




獻回顧」「研究設計」「研究限制」「研究時間與活動安排」「參考書目與附錄」





等等部分。以下內容將針對學術上的要求以及我過去指導或審查計畫書的經驗,

依序在研究標題、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顯著性、文獻回顧、研究設計、以及

研究限制等等六個部分提出我個人的意見(這些是研究計畫書的核心)
。至於研究

時間與活動安排、參考書目與附錄等等部分,我利用口頭報告的機會與大家討論。

這篇與談稿主要的目的在於提醒正準備撰寫碩博士論文計畫書的朋友們,究竟甚

麼樣的計畫書才具有說服力,能夠獲得口試委員的認可,同時未來執行該研究計

畫才能夠順利。

一、研究標題(研究題目)

研究標題是一項研究的門面,相當重要,它就像你的衣著儀容是否適宜你自

己的特質。我們必須利用一串簡短扼要的字,勾勒出論文的重點。當然,依照過

去的經驗,我們常常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論文標題。因此有人就認

為,在撰寫計畫書階段,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在標題上面。其實不盡然,當你

界定了研究問題之後,論文標題如果能夠及早確認,其實它確實能夠協助研究者

在未來研究過程中充分掌握研究的主軸。

至於論文的標題如何決定呢?一般來說,我們在下標題時可以問自己幾個問

題。第一,標題是否扼要?第二、是否有意義?第三,是否與研究內容密切相關?

1

「撰 碩博 論 投 術 刊」
寫 士 文與 稿學 期 論壇

第四,讀者是否可以望一眼就可以知道作者寫了些甚麼?第五,可否引發讀者高

度的興趣等等。例如我曾經做過陳水扁與黃大洲時期台北市 12 個區公所歲出預算

的比較分析,因此我下一個標題包含主標題與副標題,
「藍莓派與綠豆椪—陳水扁

與黃大洲時期台北市區公所歲出預算比較分析」
。預算俗稱大餅,陳水扁與黃大洲

代表不同政黨顏色,因此我有了主標題吸引讀者,然後我用副標題勾勒論文的實

質內容。

二、研究問題的陳述

有人常說,當研究問題被妥善地建構之後,你的研究就完成一半了。研究問

題的陳述是告訴讀者,這個研究打算要做些甚麼?解答甚麼樣的問題?既然如

此,研究問題就必須清晰而且具體。根據我的經驗,過去來找我討論論文的朋友,

通常一見面,我就會直接了當地問:
「你的研究問題是甚麼」?大部分的情況,他

們要不是無言以對,就是支支吾吾!為甚麼會這樣呢?很簡單,因為他們不很清

楚到底他們想要研究些甚麼?或者只有籠統的方向,卻沒有具體的主題。舉例來

說,曾經有一位同學在 1999 年 921 地震之後來找我,他說他的碩士論文想要研究

921 地震。我說:
「很好啊!這表示你對我們社會很關心,能告訴我你的研究問題

嗎」?這位研究生就開始抓頭皮,抓到破皮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是一直說

這個災變太可怕了!我開玩笑地說:
「你是不是想要研究車籠埔斷層形成的原因,

你還想預測未來出現的頻率」?他當然否認。因此我趁勢追問,921 地震的研究議

題很多,你究竟想要探索那一個部分?你是覺得台灣危機或災難處理的機制不理

想?還是你佩服慈濟宗教團體的動員能力?還是憤怒賑災物資配送系統的缺失?

還是關心災民身心的創傷,也擔心他們未來的生活?他說:
「我對慈濟宗教團體在

災變發生時的動員能力有興趣」
。我繼續問:
「既然如此,你就是想要瞭解他們的

「你覺得慈濟與政府動員能
動員模式為甚麼比政府健全?」他點點頭。我繼續問:

力有差異可能是甚麼原因導致?」他說:
「成員動機、組織凝聚力、法規等等。」

之後,我就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你終於找出你的研究問題了,你終於知道你

的研究方向是甚麼了。你的研究問題可以這樣陳述:921 賑災過程,為甚麼慈濟宗

教團體的動員模式比政府機關健全許多?成員的動機、組織的凝聚力以及法規的

束縛程度是不是決定這兩種組織動員能力差異的主要因?我舉這個簡單例子,主

2

「撰 碩博 論 投 術 刊」
寫 士 文與 稿學 期 論壇

要是告訴大家,任何一種社會現象都有無數個面向值得研究,但是你不可能在一

篇論文當中處理全部,你必須找出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同時,研究問題的功能就

像燈塔一樣,它會時時刻刻提醒你有沒有偏誤航道。我常常告訴研究生,當你確

認了你的研究問題之後,就請你將這一串研究問題貼在你的電腦桌前,放在你的

口袋中,時時提醒自己在這個研究當中究竟要解答甚麼樣的問題?未來在文獻回

顧與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時,也要常常詢問自己,究竟這些文獻與事實資料的

分析,對於我回答這些研究問題有無直接關聯與幫助?(我們在審查計畫書時特

別會重視這個部分)

三、研究的顯著性

研究的顯著性在論文計畫書當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是支撐這個研究存

在的主要理由。換言之,研究的顯著性就是告訴人家,你的牛肉在那裡?(where

is your beef?)這個研究究竟有甚麼貢獻?如果你的研究一點貢獻都沒有,那麼你

為甚麼要浪費生命做這篇研究?通常,我們在陳述研究的顯著性時,我們會問自

己幾個問題。第一,為甚麼我會選這個特定的研究主題?第二,這個研究可以修

正,擴充或是創造知識嗎?第三,有理論或是實務上的應用價值嗎?當然,有人

會問,我怎麼知道我的研究有無貢獻?很簡單,如果你能夠廣博地檢視相關文獻,

你自然會熟悉這個研究領域,當然你也就能夠很快地發現你的研究究竟有無貢

獻?貢獻在那裡?

曾經有一位研究生來找我,他的論文是想要處理與警政相關的民間團體成員

參與的動機。我問他:
「你的論文會有甚麼貢獻」?他說:
「過去沒有人研究這種

民間團體成員的參與動機」
。我說:
「好,實務上的確有貢獻。但是在理論層次呢」


他說不出來。我問他:
「你的研究問題是甚麼」?他說:
「這個民間團體成員的參

與動機究竟是利己?還是利他」?我告訴他,這樣的貢獻其實很有限喔!我可以

很明白的告訴你,你的研究結果會發現這些成員的參與動機不是利己就是利他!

這種研究結果到底能不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瞭解社會現象?如果沒有,那麼這個

研究是多餘的。我建議他應該思考有沒有第三種因素可以詮釋參與動機,或是過

去的研究在處理利他與利己這兩個概念時也許是當作彼此互斥,你說不定可以找

3

「撰 碩博 論 投 術 刊」
寫 士 文與 稿學 期 論壇

一個量表,區辨他們彼此的交互作用的程度。這就是理論層次以及方法上的貢獻。

我過去的一位老師常告訴我,研究就要有發現,最好是發現過去所沒發現的。他

說,有價值的研究必須能夠:Tell me something I don’t know!

四、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是整理並論述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尤其必須與你的研究問題密

切相關的文獻。根據我過去審查碩博士論文計畫書的經驗,研究生在文獻回顧的

部分有幾項共同而且普遍的問題。第一,很多人認為文獻回顧就是把與你研究主

題相關的碩博士論文,期刊,書籍,畫一個表格,通通放進去,然後寫出作者,

出處,摘要等等,然後告訴讀者目前的研究成果大致上是如此。第二,缺乏閱讀

原始文件的動機,很多文獻內容都是轉引而來(有些甚至於根本不告訴別人是轉

引而來)
。第三,文獻回顧就像寫教科書一樣,不斷地定義概念,條列式地陳述,

好像在寫教戰守則。依照我個人的看法,以上情形其實都應該避免。

文獻回顧主要是針對你的研究問題,收集並論述過去學者所做過相關研究的

結果或發現。你必須仔細地研讀每一篇與你的研究問題高度相關的期刊或書籍,

看看每一個人不同的論點或是研究發現,然後有系統將目前這個研究主題相關的

研究結果建構起來。這樣子你才能知道目前理論的發展狀況如何?更重要的是:

唯有如此,你才知道你的研究對理論層次或是研究方法上有何種程度的貢獻。更

具體地說,文獻回顧就是在描述你在你的研究當中所要觀察的現象與現象之間的

關係。過去一定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到底他們發現了甚麼?有何不同的辯證內

容?方法上有何不同?有何爭議?這才叫做文獻回顧。回到之前的例子,如果你

的研究問題是:
「921 賑災過程為甚麼慈濟宗教團體的動員模式比政府機關健全許

多?成員的動機、組織的凝聚力以及法規的束縛程度是不是決定這兩種組織的動

員能力」?我在文獻回顧部分就會檢視相關文獻,特別是針對「組織成員動機」

與「組織動員能力」之間關聯性的研究、
「組織凝聚力」與「組織動員能力」之間

關聯性的研究、以及「組織法規束縛」與「組織動員能力」之間關聯性的研究。

尤其看看能不能找到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比較研究,甚至於更直接地找到政府與宗

教團體的比較分析,或甚至於之前就有人研究過慈濟宗教團體的相關議題。你必

須仔細檢視每一篇前人的研究發現,然後有系統地組織起來。這才是你的論文的

4

「撰 碩博 論 投 術 刊」
寫 士 文與 稿學 期 論壇

理論基礎。

另外,在文獻回顧部分特別要注意的是:
(1)切忌引用別人的文章而不加註

解,這等於是把別人的東西當作是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抄襲,萬萬不可。
(2)當

你閱讀完一篇文章後,想要引用其中一段內容或是研究結果時,你如果要一字不

漏地引用(通常是一兩段內容,不能太多)
,就必須用引號或是粗字體加以標註,

並註明出處;如果你想用自己的話加以改寫,當然就無需用引號或粗字體標註,

但是仍然必須註明出處。

五、研究設計

之前我們提到,建構好的研究問題等於完成了一半研究,而剩下另外的一半

就必須靠精心策劃的研究設計來完成了。研究設計的部分主要牽涉到你到底要透

過甚麼研究方法來蒐集經驗世界的事實資料,並利用適當的方法加以分析,藉以

準確地回答你的研究問題。更具體的說,在研究設計部分必須說明這個研究需要

甚麼樣的資料來回答研究問題?為甚麼這些資料是重要且必要的?那裡可以收集

到這些資料?如何蒐集這些資料?要用甚麼方法來分析這些資料?我們經常使用

例如量化途徑的問卷調查法、準實驗設計、二手資料或官方統計資料分析。或是

質化途徑的深度訪談法、焦點團體分析法以及田野調查法等等。這些方法並不見

得是彼此互斥的,例如一個研究可以同時利用問卷調查法並輔以深度訪談。許多

研究生經常問我,究竟應該利用甚麼樣的研究方法最為適當?我的回答是:不一

定,完全看你的研究問題的性質而定。例如你想要瞭解 921 災民在心理上的創傷

究竟有多嚴重?恢復速度與個人特質有無密切關聯?例如你想要知道目前客家人

或是原住民對於他們自己的族群意識的強弱?族群意識的強弱程度與她們目前的

社會階層有無關聯?這些研究問題主要可以透過問卷調查法來蒐集資料,回答你

的研究問題,當然也可以輔以深度訪談法。這個時候,你的研究設計就必須詳細

交代你的樣本,抽樣方法,概念操作化之後的問卷內容,使用何種統計方法以及

使用的理由等等。如果你輔以深度訪談法,你也必須交代訪談樣本選取的理由,

訪談的題綱等等。

5

「撰 碩博 論 投 術 刊」
寫 士 文與 稿學 期 論壇

如果你的研究問題聚焦在近 20 年來亞洲國家經濟成長與該國民主化程度、教

育程度以及公共衛生體系的健全程度之間的關聯性。你就應該利用二手資料或是

官方資料的統計分析,從世界銀行的資料庫當中蒐集你所需要的變數資料,然後

從事統計分析。這個時候,你的研究設計就必須交代資料來源、假設、自變數與

依變數、統計方法等等。如果你的研究問題環繞在某個宗教團體是否有日常生活

的非正式規範?團體內的非正式領導情形如何?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會利用田野調

查法來加以觀察並收集資料。你就必須在研究設計的內容當中,詳細敘述你是採

用間接參與觀察法還是直接參與觀察法,同時詳細敘述你實施田野調查的相關步

驟,例如如果你是利用直接參與觀察途徑,那麼你打算如何進入被研究的團體?

決定觀察甚麼?會如何記錄等等?

六、研究限制與研究範圍

研究限制是告訴別人你這個研究不能做到甚麼地步,而研究範圍是告訴人家

你這個研究能做到甚麼地步。這是一體兩面的界定,務必在論文計畫書當中明確

說明。根據我過去的審查經驗,很多研究計畫要不就是承諾太多,甚麼都要做,

結果終其一生也完成不了。一篇碩博士論文不可能一次處理所有的問題,你只能

挑選其中最有顯著貢獻的部分加以發揮。另外一種極端,就是承諾太少,大部分

都不做,只做簡單的部分,貢獻有限。然後會在研究限制當中說明:
「因為作者才

疏學淺,研究時間、精力與經費有限,所以…」
。其實,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理由。

客套話不適合在論文計畫書當中出現,審查計畫書的人心中會想,如果你才疏學

淺,那就等你才高八斗的時候再來寫論文好了。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是明確地界定你在論文所要「處理」以及「無法處理」

的人、事、時、地、物。你要先說明你的研究要觀察那些人、事、時、地、物。

同時必須有充分地理由解釋為甚麼只觀察部分的人、部分的事、部分的時、部分

的地、以及部分的物。這就是研究範圍。你也要說明為什麼其他的人、其他的事、

其他的時、其他的地、以及其他的物並不列入觀察範圍。有甚麼充分的理由讓你

不觀察這些人事時地物?有甚麼客觀上難以克服的困難讓你非得如此不可?這才

是所謂的研究限制。

羅清俊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