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推甄資料] 研究所甄試說明

甄試五大優勢,佔盡先機
11月開跑的研究所甄試考,早在一般生考試前半年展開,是促使考生提早思考性向、主動面對未來的強大動力,也是捷足先登研究所的第一條康莊大道,比較甄試與一般入學考試,前者多了以下五項優勢:

   1. 避免一試定江山:一般研究所入學考,考試當天會不會失常很難說;甄試看的是在校成績、語言實力、各方面特殊表現,可從平日就開始慢慢累積,不致因一試考差就錯失研究所大好江山。
   2. 掌握雙重機會:即使推甄結果不佳,仍可參加一般考試,況且研究所約有一半名額是給推甄同學的,錯失推甄,進入研究所的機會就少了50%,不容小覷!
   3. 提早知道結果:推甄最晚寒假放榜,早些知道結果可以多做些充實自己的準備,如多加強英文、修外系課程等,時間安排也比較有彈性。
   4. 提早修習研究所課程:推甄若上榜,大四就能開始修一些可抵研究所學分的課程,既可提早接觸又能減輕日後的修課負擔,一舉兩得。
   5. 提早選指導教授:推甄放榜後,可以儘早選擇自己的指導教授,熱門的教授通常在甄試結束後就已經被搶光了,這對於參加一般入學考試的同學是相當不利的!

另外,甄試錄取率往往也較一般入學考高出許多,你可能不知道,由於許多同學害怕處理書面資料等枝節瑣碎的事情,不願花費太多心力投入甄試考試,因此形成甄試名額逐年增高,競爭者卻有限,錄取率較一般生高出許多的優勢。以輔大大傳所為例,今年共40位同學報考,最後有4位脫穎而出,錄取率高達10%,入學考試錄取率則僅1~2%;加上各校紛紛將甄試名額提高,未來錄取率甚至會和入學考呈現一比一的局勢,因此有志研究所者,絕對不能輕忽這個升學管道。

紮實基本功,甄試大利多                                                               

甄試的準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一切有利於己的審查資料,如:專題製作、證照取得、競賽及社團的參與等等,都必須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努力,因此愈早決定參加甄試,愈能擺脫現下大學生渾渾噩噩、玩日愒歲的生活;再者,報考甄試必須撰寫自傳、研究計畫,不但有助於回顧大學生活、檢視自我優缺點,也是日後求職面試一個很好的試煉,若往後有心朝甄試的目標系所領域發展,則甄試過程中遇到的老師、同學也會是日後合作或競爭的對象,早一點認識、多一些瞭解,也會有莫大幫助。

研究所不但是更高領域的求知過程,更代表了在學習領域上完全的自主權,給自己一個機會,加入甄試,搶先入主研究所!

過去因為有「限考一校一所」的限制,所以多數考生都會報考自己原來就讀的學校,一方面較熟悉該校環境,再者,對於所上教授研究領域和專長也較為瞭解,有助於擬定完備的投考策略。但自從各校紛紛取消這項限制後,錄取機會增多,相對也吸引了更多考生投入,面對這場酣戰,長期的規畫及完善的戰略是不可或缺的致勝武器。

其實,想在甄試中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調整,考生必須認知:甄試的目的在篩選出「有特色」、「全方位」的學生,因此,參加甄試不應抱持「上榜即可」的心態,也不僅是為一般入學考試熱身而已,除了要多瞭解報考學校,對自己的性向、未來發展,也應有全盤的規畫與考量。許多同學事前猶豫不決,拖延至甄試報名截止前才匆匆開始蒐集資料,如此不但容易準備不及、錯失上榜良機,如此急就章地報考一間沒有興趣的研究所,也違背了甄試制度的美意,因此,建議有志甄試者,應該「即早開始」,利用大學4年,為成功上榜鋪路。

大一,多看多聽多感受,成績控管多費心

甫踏進大學校園,要一個大一新鮮人在此時思索甄試相關問題,的確有點言之過早,但是,利用這一年充分地自我瞭解,觀摩學長姐的讀書經驗、探尋就讀科系的發展願景,並好好感受該系所的內部氣氛和人群互動,將是未來選擇報考校所的有效參考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各校甄試成績門檻雖有放寬的趨勢,但「在校成績」在某些校所仍佔極大比重,雖然大部份校所招生簡章中只規定在校成績在全班前30%~40%者即可報名甄試,然而從歷年上榜者的在校成績來看,仍以班上排名前25%的考生上榜機率最大,例如:「商管所」就是有名的以「排名」為第一考量的系所;也有考生反映政大教授非常重視在校成績,審查資料時都是以前幾名的學生為優先考量。由此可知,在甄試第一階段,成績往往是最重要的篩選指標,從大一開始,便須蹲穩馬步,讓成績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書面審查資料個人行銷大學問

甄試流程各校不一,但大致以書面審查資料、筆試及口試三關為重頭戲。書面資料是你能否晉級口試的重要關鍵,也是和教授們初步溝通的管道,以此讓他們了解你的在校成績、研究方向及各方面的整體表現,讓人興起想要多多認識你的念頭。

通常各校對於書面審查資料的要求不外乎:個人簡歷、自傳、讀書計畫、研究計畫、推薦信2封、在校成績單、獎狀影本和大學時所做過的專題報告等。其次,參加過的考試,如:托福、TOEIC皆可附上成績;通過的證照資格,也是能力上的有利佐證。

自信,是獲得主考官青睞的第一要件,然而,自信必須來自對自己的充分掌握和瞭解,趁著甄試的機會,不妨把準備書面資料的過程當作自我審視的機會,你也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如何行銷自己、讓別人短時間內有系統瞭解你的重要練習。

人要衣裝,資料要精裝

大家都知道面試時要注意儀表,同理,為了讓教授有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審查資料自然也要美化,最好的方法是仿照論文格式,有目錄、頁碼,每頁都做好排版工作:彰顯大標題、調整適當字距、行高,並裝訂成冊。

試想,評審教授要在短時間內審閱所有考生的資料,如果版面擁擠混亂,教授當然不會花時間詳讀,因此,應儘量讓文字精簡化、表格化,舉例來說,考生可用柱狀圖取代單調的成績分析數據,亦可將自己修習過的課程製表呈現,再用圓餅圖將課程內容作更清楚的圖示,另外,還可善用流程圖、魚骨圖等,展現自己的創意,一般而言,愈是清楚明瞭、在內容和色彩上愈多元化,就愈能在眾多資料中脫穎而出。


自傳展現獨一無二的你
就自傳而言,每個人想表現的個人特質並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客觀地強調自己的優點,盡量不提缺點。自傳的主要目的是告訴教授:「我就是你們想要的人!我絕對有你們所要的人格特質與潛力!」。撰寫重點以欲推甄校所的招生目標為原則,如中山企研所一向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因此,自傳中最好盡量表現自己「既合群又有獨到見解」的特質;又如台大商研所向來喜歡活躍的學生,甄試該所便可在自傳中強調自己既會讀書又活躍於各項活動;若是甄試中央企研所則不宜予教授「太活躍」的感覺,因為該所強調的是紮實唸書的特質,太多的社團活動反而會變成扣分的項目。自傳內容應針對自己的優點特質、經驗、能力……等等,盡情發揮,不用客氣或覺得不好意思,當然也不能誇大矯情,一份好的自傳要能恰如其份地描述自己,才能獲得教授的青睞。

除了內容須以目標系所重點為斟酌考量外,自傳每一部份的標題最好稍加設計,以凸顯出個人的風格,但也別太花俏,以免文不對題。若覺得不夠用心的話,可在每一段標題旁,用粗斜體字以短短幾個字列出小標,將該段的大意寫上。如此一來,即使教授沒時間詳閱你的報告,仍可馬上看到重點。以下是自傳建議大綱:

   1. 家庭背景:不用太過詳盡,表達出家庭對於你在學習、個性上的正面影響即可。
   2. 求學歷程:清楚表列從國小至大學的求學歷程,再加以扼要說明即可。應將重點放在大學時期的求學經歷,並表列分析大學所修習的課程帶給你的益處、影響。成績方面,除了須繳附的成績單外,最好可將自己的成績稍加整理,把好的成績凸顯出來,甚至作一個簡單的圖表分析,更能引起注意,盡量強調自己大學所學與研究所課程的銜接和關連,如果有某科成績較差,最好先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另外,獲得獎學金、書卷獎的經驗可展現你的學習能力,務必多加著墨。
   3. 個人經歷:包括擔任幹部及社團活動經驗,若曾有工作經驗亦可一併陳述,目的在表達個人的溝通、領導和合作能力。
   4. 自我能力評估:綜合上述各點,可對自己的能力與該科系做「SWOT分析」,評定自己甄試該所的優勢、劣勢、機會點及威脅,對於自己的優勢應加以強調,劣勢則避重就輕,儘量將缺點化為賣點或進步的契機,表現出強烈的企圖心與誠意。
   5. 報考動機:非本科系出身的同學,可對為何轉換跑道、為何報考該所及個人興趣等三點加以說明。報考動機是口試時教授相當關注的問題,在書面資料中務必對此作深入思考及說明。
   6. 獲優良獎項及特殊表現:獎狀、證照等,以附件方式呈現。

五大能力樣樣行,全方位自傳最亮眼:
一份好自傳必須儘量展現個人的五大能力:「學習能力」、「研究能力」、「領導能力」、「合作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

「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習表現,可用三年來的成績、名次來展現你的學習成果。面對多元的社會,研究所甄試希望能發掘各方面表現優秀、擁有多項專長的人才,因此如果能將「雙修」或「輔修」成績羅列其中,也會是一項相當有力的證明。

要展現所謂的「研究能力」,可利用發表過的論文、做過的研究來呈現。「領導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及「合作能力」包括你是否有幹部經驗、是否在系學會擔任要角,或在大學三年來的專題報告中扮演過領導的角色。儘量將工作經驗與學習能力結合,如:「擔任社團活動組組長的經驗,訓練我策畫、聯繫及與人合作的能力。」、「我曾在某某社福機構擔任志工,培養人文精神及與人溝通的能力。」等,描述具體才能引起注意,也才能在眾多考生中凸顯自己。

有些學校對社團經驗的要求較高,自傳中對於這方面的著墨就應加強。如商管所相當強調社團領導能力,該項評量標準往往佔有20%~30%的得分比重,不但台大商研所、政大企研所、暨南國企所、台科大企研所、中正企研所、中央人資所及中山企研所等均要求出具校方認證的社團證明,另外如中山企研所更要求考生的社區志工、義工服務表現,以每項義工或社區服務證明加1分,擔任社團社長則加5分的方式作為具體的評量基準,因此,學業成績不甚理想的同學,不妨藉由這種評分方式好好為自己加分。當然,也不是每個學校都重視社團表現,如中央企研所強調學生的在校學業成績及筆試成績,不太希望學生參與過多的社團活動。

研究計劃慎選題目、展現潛能!

繳交「研究計畫」的目的,在於讓教授瞭解你要從事的研究課題,因此,考生務須詳述你研究該領域的目的、未來會使用到何種研究方法,並針對相關文獻資料作探討,順帶回顧過去學者曾做過的研究,最後並列出寫作此份研究計畫時使用的參考文獻。

撰寫研究計畫時,必須先到該校所網站瀏覽其發展方向、教授們的專長,以確定你想學的課程、想研究的領域,是否與該校所有交集,當你想學的、想研究的,均非該校所發展方向時,就需要慎重考慮是否要報考這間學校了。大體來說,雖然典試委員不會對考生的研究計畫吹毛求疵,但無論哪個校所,為了讓教學資源更公平的分配、讓同學投入研究的心血有更具體的成就,對同學的研究主題都相當重視,考生的研究方向與該校所發展差異太大者,勢將無法受到審查教授的青睞。

建議考生一定要慎選研究計畫主題,不要臨時找個題目來抄得天花亂墜,否則很有可能在口試中被問倒。所寫的主題最好是自己有興趣或目前正熱門的議題,一來資料較易蒐集,可以大幅節省準備時間,二來也可以提起口試委員的發問興趣,撰寫的方向就是模擬自己正在寫一篇較簡略的研究論文,內容可以不必那麼詳盡,但基本的格式也不能忽略,通常口試委員可從研究計畫中發現你是否有研究「潛力」,所以強化自己的研究動機很重要。

研究計畫與讀書計畫不同,其內容通常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向等,由於只是計畫,故不必寫出研究結論及建議。通常在口試時,口試委員會依照你所繳交的研究計畫提問,所以絕不能抱持交差了事的態度,如果研究主題與時事相關,口試前則必須密切注意最新情況。有些考生會把在校時製作的報告改寫成研究計畫,不但較為輕鬆,且不用再花時間構思研究主題與方向,也是可採行的方法。

  以下是研究計畫的基本架構,提供考生作參考:

   1. 研究題目背景分析:說明此研究題目的緣由及背景。
   2. 研究動機與目的:說明為什麼要做這個領域的研究?目的為何?並說明你想在這個研究中印證哪些現象、定理。
   3. 文獻探討:敘述你曾經看過的相關論文、書籍。
   4. 研究方法與設計:做研究一定要有方法,必須敘述你知道的,或是你熟悉並實際應用的研究方法。
   5. 預期成果與貢獻:說明自己絕對有能力完成所擬定的計畫。
   6. 參考文獻:也就是寫這份計畫所參考的文獻,格式與論文相同。

讀書計劃清楚可行、投其所好!

讀書計畫是如何自我充實、針對較弱學科加強學習的計畫書,可多翻翻自己歷年的成績單,針對弱點提出補強方法,不必貪多、誇大,重點要「可行」、「有意義」,最好配合未來校所開課方向融合撰寫,效果更佳。

  以下是讀書計畫的建議大綱:

   1. 就讀動機:什麼動機促使你想要報考研究所繼續進修?此部份必須明確指出自己為何要唸研究所,讓老師知道你有強烈的進修意願,並表明選擇該校、該所的理由。
   2. 學習計畫:分別說明你在研究所入學前進行的準備工作、入學後想研究的議題及具體學習方針。撰寫重點在清楚表達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因此,下筆前,考生應先釐清自己在大學所學過的主要科目中,特別感興趣者為何?想深入研究的領域為何?最近有哪些熱門議題值得深入討論?唯有先釐清這些問題,才能針對研究計畫的動機和方向作一深入剖析,建議考生亦可多參考一些雜誌或別人的論文,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研究主題。
   3. 未來規畫:此部份重點主要在評估自己對前述學習計畫的實現能力,以及對未來的自我期許。考生可詳述自己的優勢,包括學習態度、特殊專長、語文能力等,讓老師對你的能力有概略的瞭解,並且從中感受到你堅定的決心。
   4. 自我能力評估:用實例說明佐證你的能力,不妨將大學時一些比較完整、具代表性、較有深度的作品整理一下,做成另一份獨立的文件,如:資管系的考生,可以附上系統開發時的文件等。
   5. 總結:考生應在此部份清楚、堅定地告訴評審:你已經做好準備,並且能完成你所做的規畫。

推薦信函

推薦信方面,如果有甄試計畫,可以早一點(10月底前),找交情好、跟你比較熟的教授撰寫。幫自己寫推薦信的老師,最好是和自己交情不錯、且曾修習其所開課程,拿到不錯成績的老師,至少也必須曾經上過那位老師的課。關於老師的資格,大多系所會有規定必須要副教授以上。老師的名氣其實並非重點,重要的是那位老師是否了解你、對你的印象觀感如何,因為推薦信都是密封起來的,自己並不會看到裡面的內容,所以,如果要讓推薦信「名副其實」地派上用場,就應該於平時多和老師交流請教,儘量和一些老師建立起不錯的關係,在寫推薦函上,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在請老師幫忙寫推薦函的同時,也就是請教老師關於甄試方面問題的最好時機喔!如果老師願意親筆撰寫會更具說服力,但是若老師叫你自己寫好再拿給他簽名的話,盡量寫的口語一點,不要太八股,不然是很容易穿幫的。
  選擇推薦教授時,最好找一位基礎學科搭配一位專門領域教授。以報考管理系所為例,考生可找一位心理學、統計學、經濟學或管理學的教授,搭配一個專門領域如:服務業管理、行銷管理的教授,以使你的推薦函更有說服力。為了讓教授在推薦信函中多著墨你的人格特質、學習態度以及管理領導長才,在請教授寫推薦信函前,不妨先行準備一份完整的社團經驗、打工經驗、獲獎經驗等資料給教授參考,如此教授才能搭配這些經驗或學習過程作生動而有利的著墨,如:上課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組討論時又常是領導者……等。
語言能力

隨著國際化時代來臨,愈來愈多研究所對考生的語言能力有所要求,如:長庚企管所口試前安排英文論文之閱讀,並以此為提問方向;台大商學所、輔大管理所考即席翻譯,政大企管所、中山企管所都設有英文關,全程以英文進行,由此可見英語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建議有心參加甄試的同學,一定要於平時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不只英文,若能有第二外語的專長,亦可大幅強化自己的優勢。
  另外,若能在書面資料中附上語言能力認證,顯示自己具世界觀、擁有成為「地球村公民」的實力,必然有大幅加分效果、讓教授對你另眼看待。但由於托福的保留期限只有2年,較不適合打算在國內念研究所的同學們貿然去考,建議可以去考多益(TOEIC)的認證,此檢定測驗每年至少舉辦6場以上,許多參加甄試的同學早在進入研究所前就已通過該項標準,可說為甄試及未來前景添上了一筆強而有力的證明。

筆試

研究所採取甄試與一般入學兩種不同的考試方式,基本上是為了篩選出風格不同的學生,傳統考試方式固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然甄試則有機會測出學生對本質學能的觀念,所以甄試筆試與研究所入學考試的命題方向會有些不同,兩者雖然皆以基本觀念為主,但甄試考題較靈活,檢驗考生是否能將平日所學貫通、應用。

有些學校甄試要考筆試,而且比重頗高,像台大經濟所筆試佔45%、政大統計所佔60%,由此可見筆試在甄試中漸形重要。很多同學會刻意避開考筆試的學校,其實,筆試相較於口試與書審,是較為客觀的評選標準,也是最能展現出考生程度的評量項目,如果能在筆試中拿到好成績,便可補足在校成績或書面審查資料上的缺憾,對拙於口試的考生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另外,筆試對於私校學生來說亦是一項利多,即使缺乏國立大學的光環,亦能以筆試成績與其他考生一較高下。

就完整的投考策略來看,筆試看似一項沉重的負擔,實則是分散風險的好方法,一般來說,參加甄試往往會耽誤研究所入學考試的準備,但若在甄試時已針對筆試作了完整的準備工作,就算甄試沒上榜,也不至於對書本感到陌生,而且有了甄試的經驗,到了四月還是可以信心滿滿地參加研究所考試。
建議考生在推甄筆試前應特別加強基本觀念及定理,以統計學為例,須加強定理、證明、應用及基本題型的演算。如果可以的話,儘可能打聽該所該科的用書,授課老師有哪幾位,收集期中、期末考題,以掌握可能的命題型式。考試時如遇不會作答的題目,也不要空著不寫,儘量將自己的想法、相關定理寫上,讓命題老師了解你對題目的思維。

以下,針對各校所筆試類型,作一約略的介紹:

各校筆試,超級比一比!

經研所

在經研所中需要筆試的學校有政大、輔大、暨南等,政大僅考經濟學一科,輔大考個經、總經和數量方法,暨南則考總經、個經與統計三科。由於教授在出題時往往會在專長的領域上多加著墨,因此同學可以多打聽該所重要老師的期中末考考題以及近期研究方向。

商管所

商管研究所筆試內容多以「個案分析」、「管理學」為主,建議同學在甄試前,一定要上完高點的經濟、統計與管理學課程,其中「管理學」最好能完整複習2次以上,以充份融會貫通。平時最好以各校歷年研究所考題為訓練,另外再輔以課外讀物的閱讀,尤其《世界經理人文摘》是必讀的重量級刊物。
bullet    中央企管、成大國企:整體而言,成大、交大及一般私立學校的商管研究所甄試較重視筆試。想要在筆試時大展身手,平日應多閱讀英文之類的管理書籍,最簡單的訓練方式,便是盡量看原文教科書,少看中譯本,如:中央企研所、成大國企所及交大管科所的「個案分析」筆試,時間為100分鐘,試題內容為7~8頁的英文個案,依據個案內容回答所問之問題,說穿了其實是考英文閱讀能力,因為答案皆在個案的文句中,沒有太難的管理觀念。
bullet    中央工管、中央人資、中山企研:類似一般的管理類英語能力檢定,著重文章翻譯及摘要描述。中山企研所每年皆有一題英文作文,題目多是當時的時事問題,中文題目則多為觀念性題目配合時勢潮流,只要稍具管理概念配合報章時事的閱讀即可。
bullet    成大企研所:管理學題目靈活且有深度,其難度可比一般研究所考試題目,因此一定得牢記管理學中專有名詞及解釋,不能單靠模糊的概念瞎掰一番,建議考前蒐集成大企研所歷年研究所入學考試的考古題做為參考。英文筆試的部份則為作文及翻譯,這些英文的題目時事性很高,不論是翻譯的內容或是作文都相當有深度,考前一星期最好翻閱中國郵報,針對有專有名詞的英文單字予以牢記。
bullet    成大國企所:有些系所的筆試科目尚有英文,以成大國企所為例,其筆試科目即有英語聽力及作文,其中,英文聽力的考題為一組2人的會話,內容相當生活化,較少出現商用英語,考生只要依據對話內容作答即可,因此,考生在平時可多聽空中英語教室或大家說英語等廣播節目,即可有效加強應考實力。

國貿所

以政大國貿為例,筆試考試時間為2小時,因為總經部份可發揮的部份相當多,所以要注意時間的控制。
其中個經(佔50%)都是基本的計算題型,貿易理論部分是考試重點。而總經(佔50%)則多為政策方面的分析申論題,且和時事有關,如果能把各個學派的理論加以整合比較,建立起清楚的觀念架構,會比較容易拿高分。
例題如:衡量目前的經濟情勢,假如你是葛林斯潘,你會作什麼樣的政策決定?請用經濟理論來支持政府花錢建設公路對於國家經濟是具有好處的。

統計所
在統計所中需要筆試的學校有清大、成大、北大、政大、東海、淡江、輔大、逢甲等,考試科目以統計學與微積分二科為主,一般來說,北大、成大、輔大、逢甲等統計所研究領域較偏重應用,而清大則較偏重較偏重理論與觀念,考生可以多加練習各校研究所入學考試或推甄筆試考古題,有助於掌握考試重點。

準備微積分時,考生應依照建立架構、清楚定義、貫通章節內容、勤加模擬的步驟確實複習;至於統計學,考生在準備時務必熟練基本微積分觀念與統計圖表的查閱,複習時應養成看原文書的習慣,觀念與計算並重,才能確實掌握高分之鑰。由於統研所的入學考試與推甄筆試相同,考生在準備時應全力以赴,如此若不幸甄試失利,面對4月份的研究所考試時,亦有相當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