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蛋餅哥

會議開到天荒地老?這篇教你擺脫時間黑洞!

會議開到天荒地老?這篇教你擺脫時間黑洞!

每次開會都像在聽催眠曲?別怕,這篇拯救你的人生!

會議是職場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環,但常常變成時間殺手。本文將以輕鬆有趣的口吻,分享如何讓會議更有效率,擺脫冗長無意義的討論,讓大家開會不再痛苦,而是真正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欸,各位鄉親父老兄弟姊妹們,你們有沒有覺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被困在一個永遠講不完的會議室裡?明明外面陽光普照、鳥語花香,我們卻只能盯著螢幕上密密麻麻的投影片,聽著台上的人講一些連他自己都聽不懂的術語,然後默默在心裡吶喊:「我的人生難道就要這樣被浪費掉嗎!」

相信我,你不是一個人。身為一個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老屁股,我早就對這種「開會開到懷疑人生」的狀況習以為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這樣下去不行啊!人生苦短,時間寶貴,我們怎麼能讓無效的會議偷走我們的青春呢?

所以,今天我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些年來累積的一些經驗,教大家怎麼避免會議變成一個時間黑洞,讓開會也能變得有效率、有意義,甚至…有趣一點?(好吧,至少不要那麼痛苦!)

1. 先想清楚,這個會到底「有沒有必要」開?

這絕對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時候,我們開會只是為了「開會而開會」,好像不開個會就覺得沒有盡到工作的義務。但其實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勞師動眾,一通電話、一封Email,甚至在茶水間聊個兩句就能解決了。

所以,在安排會議之前,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 這個議題真的需要大家坐下來面對面討論嗎?
  • 有沒有其他更有效率的溝通方式?
  • 如果不开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能承受吗?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勇敢地按下「取消」鍵吧!相信我,大家都會感謝你的!

我的經驗談:

以前我待的公司有個很瞎的規定,每個禮拜都要開一次「部門進度報告會議」。每次會議都超冗長,每個人輪流報告自己做了什麼,然後主管再訓話一番,搞到大家筋疲力盡。後來我實在受不了了,就鼓起勇氣跟主管建議,改成用線上文件更新進度,然後大家可以隨時在上面留言討論。結果呢?效率大幅提升,大家也不用再浪費時間聽一些跟自己無關的報告,簡直是雙贏!

2. 如果一定要開,那就訂好「遊戲規則」!

既然決定要開會了,那就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免得大家在會議上漫無目的地閒聊、離題,最後搞得時間不夠用,什麼都沒結論。

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遊戲規則」:

  • 訂定明確的會議目標: 這次會議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要做出什麼決策?一定要在會議邀請上寫清楚,讓大家知道這次會議的重點是什麼。
  • 準備好會議議程: 把會議要討論的議題條列清楚,並且安排好每個議題的討論時間。這樣可以避免大家在同一個議題上鑽牛角尖,浪費時間。
  • 邀請真正需要參與的人: 不要隨便把所有人都拉進來,只邀請那些跟議題相關的人參與就好。人越多,意見越多,反而更難達成共識。
  • 事前提供相關資料: 在會議前先把相關的資料發給大家,讓大家可以事先了解情況,這樣在會議上才能更有效率地討論。

我的經驗談: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超大型的跨部門會議,會議目標是討論一個新產品的行銷策略。結果呢?因為沒有事先提供相關資料,大家對產品的了解程度不一,所以在會議上花了很多時間在解釋產品細節。更慘的是,因為參與的人太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最後搞得七嘴八舌,什麼結論都沒達成。從那次之後,我就學到教訓,開會前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才能避免浪費大家的時間。

3. 開會的時候,請當個「時間守門員」!

就算你已經做了萬全準備,會議還是有可能失控。這時候,就需要有人跳出來當個「時間守門員」,確保會議能夠按照預定的議程進行。

以下是一些可以採取的行動:

  • 準時開始、準時結束: 遲到的人就讓他自己錯過前面的內容吧!準時結束更是重要,可以讓大家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 控制發言時間: 如果有人講太久,就溫柔地提醒他:「時間有限,請簡潔扼要地表達重點。」
  • 避免離題: 如果有人開始講一些跟會議主題無關的事情,就巧妙地把他拉回正軌:「不好意思,我們還是先回到原本的議題。」
  • 適時地做 每討論完一個議題,就花一點時間做個總結,確認大家都理解了,並且記錄下重要的結論和行動方案。

我的經驗談:

我認識一個很厲害的專案經理,他每次開會都會帶一個計時器,嚴格控制每個議題的討論時間。如果有人講太久,他就會輕輕地咳嗽一聲,提醒對方。剛開始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不習慣,但久了之後,大家就都知道他的規矩,開會的時候也會更注意自己的發言時間。

4. 會後,一定要追蹤「行動方案」!

開完會就沒事了嗎?當然不是!如果會議上決定的行動方案沒有被確實執行,那這次會議就等於白開了。

所以,在會議結束後,一定要:

  • 整理會議記錄: 把會議上討論的重點、結論、行動方案、負責人、完成期限等資訊整理成一份會議記錄,並且發給大家。
  • 追蹤進度: 定期追蹤行動方案的執行進度,確保大家都有按照計畫進行。
  • 適時地調整: 如果遇到困難或阻礙,就適時地調整行動方案,確保能夠達成最終的目標。

我的經驗談:

以前我參加過一個會議,會議上決定要開發一個新的客戶管理系統。會議結束後,大家都很興奮,覺得這個系統一定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結果呢?會議記錄發出去之後,就石沉大海了。大家還是用著舊的系統,沒有人去追蹤開發進度。過了一年,我問起這個系統,才知道原來早就被擱置了,因為沒有人去推動,這個計畫就這樣胎死腹中。

5. 不要怕「挑戰」現有的會議文化!

很多公司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會議文化,例如:一定要開週會、一定要全員參與、一定要準備厚厚的投影片…等等。這些文化不一定都是好的,有些可能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所以,不要害怕挑戰現有的會議文化!如果你覺得某個會議沒有必要開,就勇敢地提出來;如果你覺得某個會議流程可以更有效率,就主動提出建議。

我的經驗談:

我曾經待過一間很傳統的公司,每個禮拜都要開一次「全員大會」,所有員工都要參加,聽老闆訓話。每次開會都超無聊,大家都在滑手機、打瞌睡。後來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鼓起勇氣跟老闆建議,改成用Email或內部論壇發布重要訊息,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開會。剛開始老闆很不高興,覺得我挑戰了他的權威。但經過我的努力說服,他終於同意試試看。結果呢?大家都很開心,因為不用再浪費時間聽一些跟自己無關的事情。

開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想要擺脫時間黑洞,讓會議變得更有效率,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思考、嘗試。不要害怕改變,不要害怕挑戰現狀,相信只要我們用心經營,一定可以讓會議不再是令人痛苦的折磨,而是真正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好工具!

希望這些經驗分享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大家還有其他關於會議的「眉角」,也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讓我們一起讓會議變得更好!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10-01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