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位讓癱瘓病人跳舞的人
他叫阿倫,從小就不是特別聰明也不是特別能打球的那種孩子,甚至連身體協調性都差得可以拿去研究。國小體育課跑步時,他常常在自己左腳踩到右腳的狀況下華麗地撲倒在操場中央,全班哄笑,他則學會了自嘲:跌倒很痛,但比不上笑聲更刺耳。他的爸媽對此倒是意外開明,說什麼:「你走學術路線就好了,反正體育不重要。」於是他抱著「當不成運動員,至少當個會讀書的吧」的信念,一路磕磕碰碰地長大。
真正的轉折來自高二那年,一場摩托車事故。他的膝蓋在車禍中受了重創,接下來的六個月,他成了輪椅的固定乘客。痛苦、羞辱、還有一種莫名的孤單,把他的日子過得像泡在冷水裡。他在復健室認識了一個綽號叫「鐵手姐」的物理治療師,一個講話很直接、動作超暴力、還老是笑他動作遲鈍的大姐。剛開始他氣得差點報警,後來卻發現每一次痛到掉眼淚的治療之後,他的膝蓋好像真的動得更好了。
有一天,他忍不住問:「姐,你怎麼會想做這個工作啊?」
鐵手姐咧嘴一笑:「因為我喜歡把人從『我不行』拉回『我可以』。」
那一瞬間,他決定以後也要做一樣的事。
考上物理治療系的時候,他是整個家族第一個念這類科系的人,爸媽開心到請客擺桌,阿嬤還以為他以後會在醫院幫人打針。他沒有心思解釋太多,因為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大學生活比他想像的更硬核,不只是理論課多,還得天天碰解剖實驗、實作技巧,一不小心還會摸到大體老師的耳朵。他那彎不了的手指頭和不靈活的肘關節,讓他在課堂上屢屢成為笑柄,但他沒笑,因為他知道,沒人天生是專家。
最有趣的是他的大學實習,那時他被分派到一家復健診所,一位胖胖的指導老師每天都會故意安排各種「困難病人」給他,比如一個只講台語的阿伯、一個超怕被碰的小姐,還有一個堅持復健要配音樂、而且指定蔡依林的年輕帥哥。他每天像在走鋼索,一邊學著應對病人的情緒,一邊偷偷練手法,常常晚上回宿舍還對著抱枕練習推拿技巧。
有次他幫一位中風的大叔做伸展,大叔咬牙忍痛,突然掉眼淚。他以為自己手法太重,急著道歉。沒想到大叔說:「我太久沒感覺自己手了……我以為這輩子都再也不能動它了。」
那天他在騎Ubike回家的路上哭了一路,然後跟自己說:「我一定要更強。」
畢業後他沒像其他同學一樣進大醫院,而是選了一家藏在巷弄裡的復健中心,租金便宜、地板有點傾斜、冷氣時好時壞,甚至連招牌都快掉了。他反而覺得這地方親切,像他的個性一樣,不怎麼亮眼但很實在。病人剛開始都不太相信這個長得像實習生的年輕治療師,但他用時間證明自己。有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因為跌倒骨折,醫生說可能要一輩子坐輪椅。他陪她慢慢練、慢慢走,跌倒過無數次,每次他都說:「再來一次,妳的腳還沒放棄,妳也不能放棄。」
半年後,那位老太太能扶著柺杖走去市場買地瓜。她走進治療室時,拿著一包地瓜,對他說:「阿倫啊,我終於不用靠別人了,我真的可以自己買菜了。」
他的名聲在附近社區慢慢傳開,有人叫他「復健小神手」,有人叫他「會笑的治療師」,最誇張的是有病人傳說他有魔法,只要被他推一推,疼痛就會少一半。他知道這些是誇張的,但每當有新病人帶著懷疑來,帶著感謝走,他就知道,自己選對了路。
他也不是沒有崩潰的時候。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嚴重脊髓損傷的年輕人,車禍之後胸部以下毫無知覺,醫生說不太可能恢復。他卻不信邪,一天兩次幫他被動伸展、試刺激神經,甚至花錢買機器來測神經反應。做了一個月,一點進展都沒有。年輕人某天忽然大吼:「你別再假希望給我了好嗎!」阿倫愣住,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那天他一個人坐在治療室裡,燈沒開,靜靜地坐到晚上。
第二天他照樣出現,對那年輕人說:「我知道你現在恨我,但我還是會每天來,因為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能動了,你會原諒今天這麼恨的自己。」那段時間他過得很像修行,每一步都像走在玻璃上,但他沒有停下。
三個月後,那年輕人的右腳大拇指動了兩下。他們倆看著那微弱的動作,激動到像中樂透一樣抱頭大叫。之後的康復雖然仍然艱難,但那位年輕人終於相信,原來所謂的希望,不是假的。
阿倫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小診所,牆上掛滿了病人送的字條、照片、甚至一把斷掉的柺杖。他笑說那是他的戰利品牆。有次一位過動小孩跑進來,看到那些東西問:「你是魔法師嗎?」他沒回答,只是蹲下來,幫那孩子綁好鞋帶,然後拍拍他:「我是幫你找到魔法的那個人。」
故事說到這裡,還沒完。他有天在火車站看到一位坐輪椅的女生,手上抱著個畫板。他走過去問:「需要幫忙嗎?」那女生看了他一眼,說:「你是不是阿倫?我朋友在你那復健的,他說你是變態,每次都讓他痛到懷疑人生。」他尷尬笑:「對,我就是那個變態。」
兩人就這樣認識了,那女生是個插畫家,因為脊椎側彎導致腿部無力,但她的畫卻充滿爆炸般的色彩。他們慢慢熟起來,她畫他幫人復健的畫,他幫她鍛鍊身體,最後兩人也一起開了一間「療癒與藝術」的空間,牆上是她的畫,裡面是他的治療室。他們偶爾開放社區孩童來參觀,還開了課程教大家怎麼正確搬阿嬤上下樓梯。
有位老記者來採訪,問他:「你覺得你做了什麼最重要的事?」
他想了想,說:「讓那些說『不可能』的人,開始說『好像可以喔』。」
阿倫不是天才,也沒什麼英雄背景。他就是個跌倒過很多次、但每次都願意爬起來的傢伙。他的故事沒有煙火,卻在許多人心中點亮了一盞小燈。
也許你正經歷著不能動的某種時刻——身體的、心理的、甚至人生的——但如果你碰巧聽到了這個故事,希望你能記得這個名字。不是因為他有多強,而是因為他相信你也可以。
哪怕只是一點點地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