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自己相處最好的方法
淡淡的,不驕不躁
你有沒有發現,長大後的感情,反而越來越講求一個「淡淡的」狀態?
不是說感情不重要,而是懂得用平常心去看待它,像喝一杯淡茶,入口不苦不澀,卻能回甘。
以前我也曾經很容易被感情牽著走,開心時像飛上天,難過時像掉進無底洞。直到慢慢發現,感情沒必要搞得像在打仗,搞得自己滿身傷痕。
後來才懂得,生活中最舒服的狀態,是那種「淡淡的就好」,讓感情慢慢沈澱,不急不躁。像我朋友阿明,他之前超愛熱戀時的激烈感覺,結果受傷多次後,現在反而喜歡那種安穩、彼此尊重的關係,大家都可以保有自己空間。
說真的,成年人的感情不就是這樣嗎?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興趣,彼此不是黏TT,而是相互成就,這樣才有長久的可能。
溫暖的自己,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寶藏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該學會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力氣去愛別人。
不是什麼自私,而是懂得愛自己,才知道什麼是該堅持的原則,什麼是可以放下的事情。
我自己就是這樣,曾經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改變自己,結果換來的只有心累和失落。後來我決定做一個溫暖的人,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原則、自己的信仰。
譬如我很愛看漫畫、喝手搖飲,這是我自己的小確幸;我對朋友誠實,但對一些無理取鬧的人,我學會了保持距離。
這樣的我,反而更快樂,也更有力量。
溫暖不是說要無條件忍讓,而是帶著自信和善意,讓自己和別人都能舒服地相處。這樣的自己,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寶藏。
獨立思考,清醒看世界,卻不忘柔軟
成年人的世界複雜多變,假消息、假友情、假善意無所不在。
我學會了保持獨立思考的清醒,遇事不輕易被帶風向。
記得以前我很容易被朋友的負面情緒影響,自己也跟著焦慮,但後來我開始提醒自己:「事情真的那麼嚴重嗎?還是我被情緒牽著走?」
漸漸地,我變得能從容應對身邊的風風雨雨。
但清醒不代表冷酷,我還是保留著內心的柔軟。
我喜歡在周末去咖啡廳看書,喜歡跟朋友小酌聊天,喜歡看電影時感動落淚。這些柔軟的時刻,是生活的調味料,也是讓我不失去人性的關鍵。
你看,其實成年的模樣,就是清醒和柔軟共存的樣子,像咖啡加牛奶,苦中帶甜,剛剛好。
別為了不屬於你的觀眾,演繹不擅長的人生
這句話說得太對了!我身邊超多人會為了別人的期待,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像我一個高中同學,原本超愛畫畫,結果爸媽希望他唸醫學系,結果他強忍著讀醫,結果讀到快崩潰。後來他終於聽從內心,轉回藝術系,現在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心多了。
這件事讓我懂得:日子是自己的,不用為了討好別人活得像個演員。
你喜歡什麼,就勇敢去追;不喜歡什麼,就大方說不。
有次我去參加同學的婚禮,看到很多人打著「我一定要參加,不能不去」的理由,卻整晚心不在焉。這種為了面子活著的感覺,真的不舒服。
與其浪費時間演戲,不如做真實的自己。因為獨特的你,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成年人的生活哲學:賺錢要努力,爛事就躺平
你有沒有發現,長大後會越來越懂得挑戰自己在「賺錢」這件事上努力,但對那些無謂的爛事,卻想躺平放過自己?
我自己就是這樣,工作上我會努力提升技能,抓住機會加薪或換更好的工作,但私生活中我會選擇不去理會那些無謂的八卦、不健康的社交。
有次公司辦公室裡的流言蜚語鬧得沸沸揚揚,我刻意保持距離,專注在自己該做的事情,結果反而能更有效率,老闆也注意到我的表現。
這就是成年人最清醒的生活觀:
在賺錢上內卷,努力提升自己;
在爛事上躺平,省下心力做更重要的事。
這樣才能少操沒用的心,多撈萬能的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自己的生活,自己當家
最後想跟你分享,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當家」。
別人怎麼看你,你不必太在意;別人的期待,也不該成為你前進的枷鎖。
你喜歡的事,無論多小多不起眼,都值得被珍惜。
你厭倦的事,無論多普遍多平常,都有權利說不。
有一次我朋友找我去參加一場派對,我本來很想去,但前一天實在太累了,跟他說我想休息,他竟然有點失望,我才明白不是每件社交場合都一定要參加,舒服比什麼都重要。
當你學會了這樣自在地生活,人生就不再是別人的舞台,而是你自己的樂園。
慢慢地你會發現,淡淡的感情、溫暖的自己、清醒又柔軟的心態,還有不為別人演戲的自在,才是成年後最難得也最珍貴的幸福。
就像我現在,喝著一杯珍珠奶茶,看著窗外的風景,心裡平靜又踏實。
這樣的日子,其實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