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性其實是我的優勢
你也是隨性派的時間大魔王嗎?試試這招讓你不慌不忙也有感覺!
講到時間管理,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努力,結果時間還是像水一樣溜走?
我自己就是那種超級「隨性派」——對時間完全沒有感覺,做事很隨興,沒有計劃心情就亂飄。
尤其是追劇的時候,那種兩小時一眨眼就過去的感覺,真的很讓人崩潰。
你可能跟我一樣,明明在手機、筆電前坐著,手指狂滑,腦袋卻放空,最後一看時間竟然不見兩小時。
或者列了一堆待辦清單,結果越看越焦慮,根本不想碰。
更慘的是,我試過番茄鐘計畫,規劃得超詳細,結果兩天內就完全破功,變成另一個慘案。
這種狀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但問題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我們這種腦袋根本跟「預先規劃」不合拍。
像我這種隨興的個性,想動就動,不想動就放空,死板的時間管理方式對我完全沒用。
但最近我發現一個超神奇又適合隨性派的方法,叫做——「間歇日記」!
這個方法是 Medium CEO Tony Stubblebine 分享的,他說比起死板的時間計畫,「間歇日記」可以讓你隨時調整,零壓力地掌握自己的節奏。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方法超適合隨性派?
身為隨性派,我最怕的就是被「必須做這件事、必須按表操課」這種束縛。
以前用待辦清單時,看到一堆任務卡在眼前,我的心情就像被踩了一腳的毛毛蟲,焦慮破表。
結果大多時候根本不想動,因為這樣反而讓我壓力大到不想碰東西。
但間歇日記不一樣,它不要求你事先定好今天一定要完成什麼,反而是在做的過程中隨手紀錄,像是在跟自己聊天。
舉例來說,你剛剛追劇追到一半,忽然想到「啊我剛剛花了多久看這集?」就順手寫下來,或者記錄自己在做什麼,接著再繼續你的節奏。
這樣你就不會覺得自己浪費時間,反而開始對時間產生一種感覺。
更棒的是,這種方式根本不會給你壓力,因為它不要求你一定要完成目標,只是讓你觀察自己,了解自己在時間裡到底跑去哪裡。
我實際怎麼用間歇日記?
剛開始我超怕自己會忘記寫,結果發現只要準備一個小筆記本,或者用手機的備忘錄,隨時把當下的狀態記下來就好。
有時候是「剛剛花了15分鐘滑IG」,有時候是「30分鐘在做簡報,結果一直被訊息打斷」,甚至「停下來喝水,放空5分鐘」。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記錄,竟然讓我開始清楚自己的時間到底怎麼流動。
以前我會覺得一天24小時很長,但寫間歇日記後,發現其實很多時間都在浪費,或者沒有被好好利用。
但我不會責怪自己,反而變成好奇「下一個空檔我會想做什麼?」而且用這種輕鬆的方式,幫我調整自己的步調。
最重要的是,當你用日記紀錄自己,會發現「我這樣放空其實是因為大腦需要休息」、「我做這件事情其實是為了換個心情」,慢慢開始了解自己不只是在時間裡奔波,也是在照顧自己的情緒。
給跟我一樣的隨性派幾個小建議
別勉強自己當計畫大師
別再勉強自己寫一大堆完美的待辦清單或番茄鐘計畫,因為隨性的人就是這樣,計畫太細反而會卡死。準備一個隨手可記的工具
不管是手機App還是紙本筆記,能隨時記錄自己在幹嘛的工具是關鍵。別等到時間過去才回想,越即時越好。寫日記時,別想太多內容好壞
不需要文采飛揚,也不需要條理分明,只要簡單寫下自己剛剛做了什麼,感覺如何,甚至可以用表情符號代替。偶爾回頭看日記,給自己正面鼓勵
別只看到自己浪費時間,試著找出哪個時刻你感覺最好,或者什麼時候專注度最高,這樣你會更清楚什麼狀態適合自己。允許自己有空檔放空
放空不是浪費時間,反而是補充電力的過程,間歇日記讓你學會尊重自己的節奏。
隨性其實是我的優勢
坦白說,從小我就不是那種能按表操課的人。
小學老師要寫功課計畫,我常常寫一半就放棄;上班後面對大量待辦,我也會煩躁。
但是隨著用了間歇日記,我開始覺得,隨性也不是壞事,它讓我靈活調整,做事時更自在,也更不容易崩潰。
我現在不會再對自己說「你怎麼那麼沒效率」,反而會提醒自己「你做得很好,給自己多點空間」。
這樣心情變好了,專注力反而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