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超級怕改變,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焦慮個三天三夜。換個工作會怕、剪短頭髮會後悔、就連早餐換成沒吃過的口味也會覺得人生突然變得不安穩。總覺得「穩定」就是安全,然後在那個安全的舒適圈裡慢慢變成一個無趣的大人。
但某一天,我突然開始懷疑:我這麼守規矩、這麼小心翼翼,是不是也太委屈自己了?明明想試試看不一樣的生活,卻每次都被腦中的「萬一怎麼辦」給綁架。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不是不能改變,而是我一直沒為自己做選擇。
說來有點俗,但我覺得,所謂的「變得更好」,真的不是什麼大轉彎,有時候就只是今天多喝一杯水、晚上提早五分鐘睡、敢拒絕一場自己其實不想參加的飯局,這些小事,真的慢慢地把我拉離了以前那個對自己不太負責任的版本。
我有一個朋友,阿芝(化名啦她會生氣),以前是那種凡事都要等到「真的不行了」才會動起來的人。她的手機螢幕裂掉兩個月還在用、跟曖昧對象拖拖拉拉一年不敢攤牌、連健身房會員都已經繳了錢還可以擺爛放著當作是對資本主義的反抗。
有一天她突然告訴我說:「欸我報名去上調酒課了。」我差點噴茶,因為她以前連在家開瓶汽水都嫌麻煩。結果她說:「我發現我真的很想學,就不想再因為『沒必要』而放棄。」
聽完我居然有點感動,因為這個轉變不是因為她跌到谷底、也不是因為誰逼她,是她自己選擇要這樣過。那瞬間我真的很佩服她,因為要做選擇其實不難,難的是——你願不願意為自己去選一個「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別笑,我認真說。我以前就是那種每天都買蛋餅加豆漿的人,連老闆娘都會幫我自動結帳不用講話。直到有天她說:「最近豆漿換品牌囉~」然後我就意外喝到一杯超濃超順口的黑豆漿,超驚喜。
那天我突然覺得,其實生活有時候只是因為「習慣」讓你少了很多快樂,改變不是可怕,是你可能會發現——咦?原來我也可以喜歡別的。
從那天起,我開始不太一樣:
這些小小改變真的沒什麼戲劇性的,但我覺得我變得更像「我想成為的我」。
不是每個改變都得要有大理由,有時候你只是想試試看,想讓自己的日子過得不那麼一成不變,那就夠了。有一陣子我會逼自己去擠進「人生目標」這個框架,覺得一定要學點什麼、成就點什麼才算有在努力。
但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努力,也可以是選擇讓自己喘口氣。像是那天我下班決定不去補習班、也不去健身房,只是回家洗個熱水澡、躺在床上聽著五月天的歌發呆一小時,我那天的快樂,遠超過我平常做了十件「有意義」的事情。
因為我終於願意問自己一句話:「你現在想怎麼過?」而不是:「你應該怎麼過?」
我曾經在一場朋友的聚會上,被逼著玩一個我根本不想玩的喝酒遊戲,大家都說「來啦~就一下下~你最好笑了」這種話。但其實那時候我心情很差,只想安靜喝杯可樂。
但我還是硬著頭皮笑著玩完,回家後卻覺得好委屈,甚至還有點自責:為什麼我不敢說不要?
後來有一次類似的場景再出現,我終於試著笑著說:「我今天只想當觀眾~你們加油~」結果大家居然沒有逼我,還幫我拿餅乾!我那一刻真的是覺得世界突然明亮起來,原來有些困住自己的場景,是可以用一句「我不要」來解開的。
現在我常提醒自己,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硬撐,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委屈自己去配合。偶爾當個拒絕別人的壞人,才能慢慢變成對自己誠實的大人。
其實說出「我值得」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太習慣忍讓、習慣為了符合別人期待而去調整自己。尤其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大家都好厲害、好努力的時候,真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廢。
但後來我才懂,那些讓我慢慢喜歡自己的時刻,從來都不是因為我變得多厲害,而是我終於願意對自己說:「我可以不一樣,我配得上更好的。」
我值得快樂、值得自在、值得做出屬於我自己的選擇。
不是因為別人說我可以,而是我自己說了:「我可以。」
這篇文章如果你看到這裡,也許你也正好在一個想改變又有點不確定的時期。
那我只想跟你說一句:不管你選擇改變什麼,或只是每天多愛自己一點點,都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勇敢。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是因為不得不改變,而是我們終於願意,為了自己,選擇一條更好的方向。
只要你願意,那就出發吧。小小的開始,就已經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