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蛋餅哥

你不需要當天才,也可以讓大腦變強!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腦袋容易打結、早上醒來還在想昨晚夢到什麼、下午三點就靈魂出竅的人,那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跟你說:我們的腦袋,真的可以自己訓練,變得更清醒、更靈活,而且不用搞得跟準備考研究所一樣痛苦。

我以前一直以為,要讓自己變得聰明、效率變高、創意變強,可能要讀完一百本書、學會冥想一小時不動、還要練腦筋急轉彎到變成柯南。但後來發現,其實只要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就可以讓大腦慢慢升級,而且這些事,大多數人都做得到。

這邊我整理了15個我自己實際用過,覺得超有感的小方法,有的看起來超級簡單,有的做起來還蠻好玩的。你不一定要一次做完全部,挑幾個你覺得有感的開始就可以。重點是:「持續」真的比「完美」重要一百倍!


1. 寫日記:腦袋清理大法

我以前超排斥寫日記,總覺得那是青春期少女才會做的事。但某一年失戀後,實在沒地方可以倒垃圾,我就拿起筆開始寫。沒想到一寫上癮,變成每天睡前的儀式。

寫日記就像是幫大腦清理桌面,把那些跑來跑去的想法丟出來。你會發現很多困擾,寫完根本就沒那麼嚴重。有時候寫到一半還會自己笑出來,覺得自己昨天怎麼這麼浮誇。


2. 練習感謝:調頻神操作

這聽起來好像有點老套,但真的有用。以前我一天抱怨八百次,工作煩、天氣熱、人很煩、貓咪不理我,整天嘴巴沒停過。後來試著每天找三件值得感謝的事寫下來,連續做了一週,心情竟然就真的變好了!

而且感謝會讓你開始注意生活中那些微小但美好的瞬間。像是便利商店的店員跟你笑一下、喝到一杯剛好溫熱的咖啡、下班後走在微風裡,這些以前我根本不會注意,但現在都會偷偷覺得「欸其實今天還不錯耶」。


3. 每天閱讀:吸收比你想像得快

不用逼自己看什麼經典名著,先從你有興趣的開始,漫畫、小說、散文都可以。只要每天讀個15分鐘,你大腦就會像手機每天自動更新一樣,慢慢累積出強大的資料庫。

我有一段時間,每天通勤都拿來看電子書,結果不到三個月,口條變得更清楚,寫東西也比較順。有時候朋友問我一些奇怪的問題,我腦中會自動跳出某本書裡的內容,超像小百科本人。


4. 規律運動:不是叫你跑馬拉松

我知道這句話大家聽到爛,但我講的是超級初階版的。像是散步就很好!我晚餐後都會出去走個30分鐘,聽個Podcast、晃晃街景、當個觀察路人的偵探,回到家腦袋都清爽很多。

你會發現,運動不是只有減肥或變壯這種目的,它會默默改善你的思緒跟情緒。那種「欸我今天有完成一件事」的感覺,會讓人很有成就感。


5. 冥想:不是打坐到忘我啦

以前我以為冥想是要打坐在蓮花池邊、香味繚繞、全身放空,但其實根本不用搞那麼神聖。我現在都用App做五分鐘的引導式冥想,眼睛閉起來,聽聽呼吸,讓腦袋休息一下。

這段時間就像是給大腦按個暫停鍵,讓你不再一直轉圈圈思考同一件事。尤其是壓力大或心煩的時候,冥想一下,真的會差很多。


6. 跳出舒適圈:偶爾換口味很重要

我有次突然報名了一個陶藝課,整個人超不習慣,畢竟我平常連畫圖都像幼稚園生。但上完那堂課,我發現大腦被重新打開了!不只是學了一個新技能,而是覺得「原來我也做得到耶!」

跳出舒適圈不一定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換間早餐店、走不同的路去上班、試試新髮型,都算。重點是讓大腦知道:「我願意改變,也有能力應對新挑戰。」


7. 把想法寫下來:不寫真的會忘

靈感這種東西,來得像龍捲風,去得也快。我現在手機裡有個叫「腦袋小劇場」的記事本,想到什麼怪念頭或突然想做的事就會記下來。久了之後,那些東西會自己串成一條線,變成文章、計劃,甚至是一場旅行。

不要小看你腦中那些好像沒用的點子,它們有時候會變成你生活的火花。


8. 學一點新東西:不用精通也有效

前陣子我突然想學烏克麗麗(也不知道哪來的念頭),上YouTube看教學,每天彈個15分鐘。後來雖然沒有變成什麼街頭藝人,但我發現我的記憶力跟手眼協調真的有變好!

學新東西會讓你活得比較「有感」,而不是每天機械式生活。就算你只學了一點點,也是一種投資自己。


9. 和有趣的人聊天:腦袋自動開啟模式

你有沒有那種朋友,跟他聊10分鐘,你就突然變超有想法?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那種生活鬼靈精怪、什麼都可以扯出一套邏輯的人,每次跟他聊完,我都覺得好像裝了新電池。

找一些你覺得「講話有火花」的人多聊天,不只是拓展視野,也會刺激你去思考新的角度。


10. 偶爾關掉手機:腦袋也要充電

我曾經試著一天不滑手機(真的只有一天),一開始手會癢,超不習慣。但後來覺得自己好像清醒很多。沒有一直接收訊息,反而有空間聽見自己的聲音。

你不一定要完全斷網,但至少每天給自己半小時「零手機時段」,去散步、喝茶、放空,讓腦袋喘口氣。


11. 用左手刷牙(如果你是右撇子):刺激腦部新區塊

這個超冷門但超有趣。我有天在書上看到,用非慣用手做事情會刺激大腦不同區塊,我就開始試著用左手刷牙。結果第一天牙膏擠得亂七八糟,水噴得整個洗手台都是,但也覺得莫名有趣。

這種小小的嘗試,會讓你跳脫慣性思維,產生新的連結。大腦其實很愛新挑戰,它會默默記下這些差異。


12. 整理東西:不只是房間,也是腦袋

我以前是超級東西亂放的人,桌上永遠找不到剪刀跟筆。但有次心情超差,突然決定整理抽屜,沒想到整理完我整個人也平靜下來。

環境亂,大腦真的會跟著亂。當你把周遭整理乾淨,思緒也會慢慢歸位。這真的是心理跟空間互相影響的魔法。


13. 自言自語:腦內劇場開演

這個我知道很中二,但真的有效。我有時候會邊走路邊自己講話(當然是用氣音啦不要嚇到人),模擬面試、自我對話、或者只是問自己:「欸你剛剛幹嘛那麼生氣?」

自言自語是認知科學裡的一種自我引導方式,它可以幫助你釐清想法,甚至平復情緒。自己講給自己聽,有時候比別人說一百句還管用。


14. 把壓力寫成笑話:療癒力爆棚

這是我朋友教我的超讚招數。每當她遇到倒楣事,就會把那件事寫成一段搞笑文字發在社群。像是「今天主管又發瘋,我感覺自己像是他手上的滑鼠,一直被雙擊到死。」

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你用幽默來消化壓力,不但自己心情會好一點,還會讓朋友被逗樂。畢竟人生有時候真的只能笑一笑啊。


15. 想像未來的自己:腦袋GPS系統

有時候我會躺在床上,幻想五年後的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是不是每天早上都起得來?有沒有變成我羨慕的那種自在大人?這種想像,不是逃避,而是幫自己設定一個方向。

當你有一個明確想像,大腦會開始幫你找路,就像開導航一樣。就算現在還差很遠,至少知道你是往哪邊走。


這些方法聽起來或許很小、甚至有點無聊,但當你持續去做,就會發現自己的思考越來越順、情緒越來越穩、生活也變得更有掌控感。

不用把「訓練大腦」這件事想得太難,它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只要你願意開始,大腦就會偷偷幫你進化。誰說我們不能變成自己喜歡的大人呢?我相信你也可以!


如果你有什麼讓腦袋變清醒的小撇步,也歡迎留言告訴我,讓我們一起解鎖更多生活的腦洞模式!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06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