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起,是我偷偷送自己的快樂禮物
有人說,早起的人比較成功。我不知道成功長什麼樣,但我知道——早起的我,比以前的我開心太多。
這篇不是什麼偉大人生計畫,也不是自律大師筆記,而是我從一個「每天都在追進度」的研究生,慢慢變成一個「可以先喘口氣,再迎戰」的過來人心情記錄。
一開始我也沒想太多,只是某天早上莫名醒來,發現天氣很涼,窗戶外有微光,腦袋特別清楚,我隨手打開電腦寫點東西,結果效率超高。後來那天心情超好,連中午吃到的滷肉飯都感覺特別香。
然後我就開始偷偷實驗:如果每天早一點起床,事情會不會真的變得不一樣?
實驗結果——比我想像中精彩多了。
但要早起,前提是要先知道:你現在到底為什麼會這麼累、這麼忙?
後來我整理出幾個讓我以前每天「忙爆卻又空虛」的習慣,這些真的是時間小偷界的冠軍選手,每一個都讓我白白浪費好多能量。
❌迷思 1:「我白天有一整天可以慢慢來」
老實說,我也曾經這樣安慰自己。
但真正的白天不是這樣運作的啊。早上還沒進入狀況就先滑一下手機、開個會、回個訊息、中午跟人吃飯、下午又被老師拉去討論或是做雜事,等到終於可以自己靜下來時,天已經黑了。
然後我只剩一點點力氣跟罪惡感:「啊,今天又沒開始寫⋯⋯」
❌迷思 2:「我等等再來寫,先把別的事弄完」
「先把雜事清掉,再來專心做研究」聽起來很合理對吧?
但問題是,雜事永遠弄不完。今天有突發狀況,明天有同學約吃飯,後天教授臨時改會議時間⋯⋯
結果「等等再寫」變成「今天又沒寫」。
❌迷思 3:「現在很忙,等這陣子過了就好」
我以前也常這樣安慰自己:「這週比較硬啦,下週應該比較鬆。」
結果週週都很硬。沒有自動出現的空檔,只有你有沒有幫自己切出一塊。
❌迷思 4:「我熬夜效率比較好啦!」
年輕的時候我真的相信自己是夜貓子型選手。
但其實只是白天事情沒做完,被逼得晚上硬撐而已。然後熬夜後隔天變行屍走肉,又進入惡性循環。
後來我發現,我不是夜貓,我只是拖延症晚期病人。
❌迷思 5:「我可以邊滑手機邊等靈感」
我很誠實地說,我等過靈感,結果只等到Instagram最新貼文。
滑著滑著,原本想要寫的點子早就飛走了。
靈感真的不是這樣等出來的,它更像一隻怕吵的小貓,只願意在安靜、清醒的時候出現。
❌迷思 6:「我一天有好幾個小時可以專心啊」
數字上看起來的確不錯,但實際上這些時間都被切得零零碎碎,變成很多段五分鐘、十分鐘的空檔,根本拼不起來成一個「進入狀態」的深度工作時段。
❌迷思 7:「我時間管理很可以啦,我有寫待辦清單」
待辦清單很好,但問題是——你有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項嗎?
我以前超愛列一堆待辦,然後從簡單的開始處理,結果一天過完,「寫論文」還是排在那邊,像個被遺忘的長子。
❌迷思 8:「朋友找我吃飯總不能一直拒絕吧?」
不是說要變邊緣人,但如果每天都因為社交打亂節奏,最終那份研究壓力還是你自己扛。
我後來開始練習早上處理重要任務,下午或晚上再安排社交,這樣吃飯也吃得比較沒有罪惡感。
❌迷思 9:「沒靈感就先休息一下,等等應該就會有」
等靈感來真的超難預測,反而是「先坐下來寫一點」,靈感才會慢慢被召喚出來。
我現在早上會直接打開草稿開始亂寫,不求完美,但求有東西在螢幕上動。結果通常都比我預期好。
❌迷思 10:「只要有心,晚上也能寫出好東西」
真的不要太相信疲憊大腦的表現力。
你晚上寫出來的句子,隔天一看十句有八句想刪掉。那種痛苦我經歷過太多次了。
❌迷思 11:「我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拖」
錯。時間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容易消失。
尤其研究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馬上看到成果,如果每天都在拖,半年過去你會驚覺「怎麼我還在這裡?」
❌迷思 12:「今天先放鬆,明天我一定會更有動力」
聽起來很像善待自己的說法,但有時只是拖延的漂亮包裝。
真正讓我放鬆的是——我早上完成了該做的事,下午才敢大聲說「耶,現在可以爽了!」
❌迷思 13:「我壓力大,不可能早起」
以前我以為壓力大就是睡不好,就更難早起。
但其實早起後那一段清淨的時間,反而讓我有掌控感,壓力也漸漸變小。
不是壓力小才早起,是早起讓我學會面對壓力。
❌迷思 14:「別人也這樣過啊,我應該沒問題」
我們常常會用「大家都很忙」來合理化自己的失控。
但真相是,有些人只是沒說,他們早上五點就起床默默衝進度了。
不要被表面迷惑,要對自己的進度負責。
❌迷思 15:「我有在動,應該還行吧?」
每天東做一點、西做一點,看起來有在動,但其實沒有推進任何核心目標。
我後來學會——每天早上先完成一件「重要但不急」的任務,才是真正的成長。
我的早晨改變人生小紀錄
自從我開始提早起床,把早上的兩小時留給研究寫作、閱讀文獻或靜下來反思,我的生活不再每天在後悔中度過。
早上六點起床不是什麼鐵血挑戰,而是我每天偷偷送給自己的禮物。
那是我和自己單獨相處的時間。不需要社交、不用回訊息、沒有人吵我。
也不用刷存在感。因為我已經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了。
如果你最近常常覺得被時間追著跑、研究寫不出來、焦慮堆成山,或許可以試試早起。
不用太狠,一天提早半小時、一週找兩天開始都可以。
你會驚訝發現——原來人生真的可以比現在輕鬆一點、快樂一點。
這篇就留給和我一樣,曾經在研究生活裡載浮載沉的人。祝我們都能早點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時段,哪怕只有短短兩小時,也值得守護到底。
如果你已經開始這段旅程,來留言給我一點鼓勵吧。
如果你還在猶豫,就當作我們偷偷約好明天早起,開啟一個自己的清晨實驗。
我們早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