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個網站比追劇還讓人沉迷:工程師跟研究生都懂的腦內高潮
你知道一個理工宅深夜的電腦螢幕上,最常出現的是什麼嗎?
不是Netflix,不是YouTube,更不是什麼OnlyFans或Ptt八卦版——
是那些看了會讓人內心大叫「哇靠!這個我一定要學起來」的技術網站。
你原本只是想查個資料,結果打開來,眼睛開始發亮,手指停不下來滑,還默默加了好幾本電子書到購物車,或一整晚泡在某個PDF裡,最後筆電螢幕暗掉你都沒發現。
我自己念研究所那幾年,就深陷這些「理工知識陷阱」,搞得我甚至還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對code比對人有感覺…(雖然也不完全錯啦)
以下這五個網站,真的是我理工人生裡最上癮的幾個寶地。來,我分享給你,看看你有沒有中過這些毒。
1. Manning Publications:帥封面底下藏著程式人最愛的黑魔法
先從最常讓我荷包失守的說起好了。Manning 真的是一個讓人忍不住一直買書的地方。
他們家的書封面風格超強烈,每一本都像藝術品,光看封面我就忍不住點進去。偏偏內容也很硬派又實用,會讓你邊看邊心想:「欸這個方法我可以馬上套在下個 side project 上耶!」
最扯的是,它有時候還會推出那種什麼 “Early Access” 系列,讓你看到最新還沒出版的草稿版本,這種「偷看未來」的感覺真的會讓人興奮得睡不著。
我人生第一本在Manning買的是《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當時我對Keras一知半解,看完這本之後整個開竅,後來那個小專案還拿去面試加分成功錄取。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一堆在網路上技術很強的部落客,很多也是從 Manning 書啃起來的。這網站真的值得放進書籤列,常常逛一逛就會撿到寶。
2. O’Reilly Online Learning:知識型Netflix,爽爽追課追書還能聽Podcast
O’Reilly 是我念碩班的時候,指導教授偷偷推薦給我的。
當時我們lab的server上居然有機構帳號,我只要登入VPN就能直接看,從此我半夜都不再打開YouTube,而是開著它學Kubernetes、Python、Linux管理,一學就學到天亮(真實案例)。
O’Reilly 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什麼都有!你要看書有書,要上課有影片,甚至還有互動式的平台可以練習寫code。搭配它的手機App,用起來比一些學習平台還順手。
有一次我搭火車回台中,一路上戴著耳機聽它的Cloud Computing 系列Podcast,隔天meeting還被主管誇我「最近好像觀念清楚很多」。嘿,那當然啊,花三小時聽課我還不賺翻!
重點是這網站內容更新超快,像AI相關的資源幾乎是邊研發邊出書邊上架。我已經不止一次在O’Reilly上面學完一套方法後,在專案中直接套用,連code snippet都能直接拿。
3. SpringerLink:誤闖知識宇宙,從此不見天日
如果說O’Reilly像知識的Netflix,那 SpringerLink 就是學術界的地下城寶庫。
這裡不是來看看而已,是進來就會被吸進去的那種。
你本來只是想查一篇論文,結果發現——哇,這本書的其他章節也超有料,欸這個專書系列看起來也不錯,然後你就一路下載、一路備份、一路筆記,最後忘記你原本要找的到底是什麼。
Springer 上面那個下載鍵真的太誘惑了。尤其是某些時間他們會「不小心」整個系列開放免費下載,這時候你會看到理工科朋友的限動整個都在轉「免費!手刀搶!快快快!」
我那次最誇張的是凌晨三點看到有人在IG限時貼出「今天 Springer 開放資料探勘系列免費下載」,我一邊刷牙一邊用手機點下去,結果成功下載了十幾本資料科學的經典書。到現在我都還沒看完一半,但還是覺得「好值得啊」!
4. arXiv:最新科技資訊的第一現場,不看會焦慮
如果你也是那種喜歡走在科技最前線、不想被新技術甩在後面的理工仔,那你一定要養成每天滑 arXiv 的習慣。
arXiv 是全球學者丟預印本論文的地方,意思就是你在這裡可以搶先看到還沒正式發表的研究,幾乎所有關於AI、機器學習、量子計算、圖神經網路這類超熱話題的研究,第一手都會先出現在這裡。
我以前寫論文時,每天早餐時間就是滑arXiv,看到自己研究領域有新paper就會馬上存下來,有時候還會偷偷學別人的論文寫法,或用他們的model當baseline(有禮貌的那種啦)。
當你開始懂得從arXiv看趨勢,你就不會再被新聞標題「GPT-5橫空出世」這種嚇到,因為你早在幾個月前就看過那篇預印本,甚至還把作者的code clone過來跑了。
5. GitHub Trending:技術宅的花園,每天都能挖到寶
最後這個就不用多說了,GitHub Trending 就是程式人的日常小確幸。
每天上去滑一下,看有哪些新project爆紅,有沒有什麼新框架冒出來,有時候你還會意外發現一些國外開發者寫得超美的開源code,讓你邊看邊想:「這個人也太強了吧,怎麼我寫出來的都是災難?」
我超愛在GitHub上追蹤某些語言的熱門repo,例如Python、Go、Rust那幾個分類,每次有新東西我就會去clone下來玩一玩。
印象最深的是,我有一次看到一個日本工程師寫的圖表視覺化工具,設計超簡潔又強大,我立馬套在自己的資料分析報告上,結果整個組織的簡報都變高級了,連老闆都來問我那是什麼工具。
這些專案不只是工具,也是靈感來源。你會開始對「架一個自己的side project網站」產生莫名的衝動,然後寫一晚沒睡,把一堆code丟到自己的repo裡,雖然沒人按星星但還是覺得爽!
所以啊,別再以為理工人晚上都在偷閒追劇,其實我們是在偷偷吸收更多技能、知識和資訊,腦內爽感比演唱會還爆表。
以上這些網站,不只讓我無數次在研究、專案、面試、報告中獲得超大幫助,也陪我走過那些一邊熬夜一邊debug到懷疑人生的日子。
如果你還沒逛過這些地方,真的可以試試。保證你一踏進去就會開始懷疑:
「我到底是來這裡學東西,還是來這裡沉迷?」
不過放心,這種沉迷,至少會讓你越來越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