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研究生把詢問教授「願不願意指導論文」的過程,笑稱就像告白一樣,因為這就像是尋覓男女朋友般,必須要三思而後行。
因為找到適合的指導教授,關係到是否能完成論文、順利畢業,研究生無不竭盡所能多打聽、多相處、多比較。
輔大大傳所的陳冠傑認為,除了擁有相同興趣的學術領域外,教授的本身的個性和他未來能給的東西多不多也很重要。一方面可經由實際修課,來了解彼此互動的情形;另方面,也得考量教授能給你多少學術資源。
嘉義大學國教所的蔡依倩表示,現在的指導教授是她大學時唸幼教系的實習指導,因為已熟識,所以現在寫論文的過程很順利。
她建議,還沒找指導教授的研究生可以多問問學長姐意見,並最好找沒有擔任行政職的老師,因為他們通常會很忙。有位同學曾以e-mail的方式,邀請對方當指導教授而被拒絕,所以,「最好能面對面溝通」,這樣也顯得有誠意些。
淡大資訊管理所的蔡宗軒則表示,因為想在兩年畢業,因此指導教授能讓他多久畢業,是他考量的因素。所以,反而在初次詢問時,是教授問他「要不要多看看」。
畢業於東吳社會所的陳姓校友則說,當初他也會考量到教授在學術領域的聲望,以及能否提供自己找工作的機會等等。
他也建議找指導教授要多三思,尤其是要新老師時擔任時,他認為風險會比較大。同時寫論文還是要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為主,因為那將是未來支持自己寫下去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