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方式] 論文摘要的語言與寫作

學術論文的摘要是在論文定稿之後撰寫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於檢索,用來刺激讀者的“視力初覺”以吸引讀者用最少的時間瞭解原作的概貌,從而決定是否繼續深究原作。摘要是否準確客觀地反映原作的內容將影響到讀者對原作內容的正確理解。如果摘要切實地反映了原作內容,那麼讀者就能很好地把握和利用原作。為此,必須注意:

   (一)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實事求是是撰寫論文摘要的最基本的要求,離開了這一點,論文摘要就形同虛設,就失去了生命力。摘要的撰寫要充分依據原作內容,做到真實客觀,從而作出恰切地摘錄。必須做到不添枝加葉,不歪曲事實,更不可無中生有地杜撰。

   (二)語言要準確

  撰寫和規範摘要時要選擇最能體現原作語意內容的詞語和句子,尤其是關鍵性語義資訊更應該用準確的詞語和句子去表達。語言的準確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的規範化和科學性。選擇的詞語,組成的語句應合乎現代漢語語法、修辭和邏輯規範,詞語、句子所表達的語意應是正確的、明晰的。二是準確運用語言,精心錘煉詞語,反復推敲句子,使選擇的詞語和句子進行重組形成篇章時所表達的意思與原作相符。

   (三)要用第三人稱敍述方式

  摘要的寫作不可用第一人稱去敍述,“我認為……”“筆者以為……”等說法都不能出現在論文摘要之中。第二人稱敍述方式同樣不能在摘要中存在。論文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稱敍述方式。在行文的過程中,要不加任何評論地客觀地敍述原作的主要內容,包括論題的研究方法、目的、結果和結論等。論文摘要實際上是對原作所作的壓縮。刪去冗餘資訊,把原作主要資訊表現出來。因而,論文摘要應是原作篇幅上的壓縮,內容上的縮略,字數上的減少,沒有撰寫者主觀臆猜的痕跡。而第三人稱敍述方式正符合摘要客觀性敍述的要求。

   (四)做到簡潔明瞭

  論文的篇幅可長可短,短到幾百個字,長到幾千個字,甚至上萬字。論文摘要既然是原文的縮略,那它就不能和原作具有同樣的篇幅,完全相同的內容和等額的語詞數量,否則,摘要也便不能稱為摘要了。

  就篇幅而言必須短小,按照有關規定,論文摘要的字數只能在200字左右。正因為字數少,用詞量小,而且又獨立城篇,所以論文摘要的篇章結構實際上是短小精悍的。行文開門見山,不繞彎子,不囉嗦。結尾戛然而止,不留尾巴。就內容而言必須明瞭,這關鍵性內容在摘要中應得到最為明確的反映。讀者讀了摘要不用再讀原作就可以掌握語意精華,吃透原作的主要觀點、方法、結論等。論文摘要輸出的語意內容比原作內容更明白無誤,更清楚,更直截了當。

   (五)要撰寫成獨立完整的篇章

  論文摘要是原作的濃縮,是撰寫者經過二度思維將現成的文字資訊經過加工處理之後而形成的一種書卷語體,因此它在篇章結構上、語言表達上、語意內容上等各個方面都有別於原作。作為摘要的撰寫者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不可把摘要當作原作的附庸,而要把它當成獨立完整的篇章去寫作。撰寫時,應依據論文的性質和內容的不同酌情撰寫成報導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報導——指示性摘要。但不管哪種類型的摘要,在篇章結構與內容上都應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六)要盡可能與原作保持一致的語言風格

  每篇論文都具有自己的語言表現風格,這當然也是作者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與作者的語文修養、心理品質、生活經驗等密切相關。撰寫摘要時就要處理好論文摘要的風格特徵與原作風格特徵的關係。其總的原則是,摘要的語言風格與原作的語言風格保持一致。摘要的風格應服從於原作風格,應以原作風格為準繩,誤差和出入不能太大,更不能迥異於原作風格。如果原作是以一種文學與哲學的語言筆法行文的,那麼摘要就應該和原作一樣注重文辭的藻麗、語言的氣勢和哲理性;如果原作是一種質樸平易的語言表現風格,那麼摘要中就應該盡可能多地選用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的詞語和句子。

  (靜文摘自《修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