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路過,結果人生被這兩本書小小撞醒了
那天原本只是進書店吹冷氣(說真的,有誰不是這樣嗎?),但沒想到翻著翻著,手上突然多了兩本書,屁股也自動黏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最後我甚至放棄原本那句「只是看看」,默默掏出錢買單。
我買的這兩本書,不是什麼財經大神教你炒股翻倍的那種財富書,但它們竟然比任何一本「教你賺錢」的書還讓我陷入思考人生。而且我敢說,如果你今年只打算買一本自我成長的書,可以從這兩本裡面挑一本(我知道我在慫恿你兩本都買,因為我自己就是)。
這兩本書是:
這兩本書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到底怎樣的人生才叫「富有」?
但切入的角度完全不一樣。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過:
明明手上的薪水比以前高了,生活也不差,想買什麼都買得起,可是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卻會突然問自己:「這樣真的夠了嗎?」
我也有過。尤其是在某段工作密集到爆、社交又像消失般的時期,回到家只剩手機、電視和快要沒電的自己。那時候,我開始懷疑:一直往前衝的我,是不是搞錯方向了?
然後我就翻到了這兩本書。
書名一看就知道,它是來砸我們三觀的。
作者說,有些資產根本不會出現在財務報表裡,但卻比金錢還珍貴,因為它們才是撐起「你這個人」的東西。
裡面提到的「八種看不見的資產」像是:
是不是看到這些你也會點頭:對欸,這些好像真的比錢還重要,卻常常最容易被犧牲。
我自己特別有感的是「自由時間」跟「人際關係」。有時候工作一忙,朋友都消失、家人也只能「週末再說」,但那時候再多的薪資轉帳進來,都只覺得心更空。
這本書沒有要你離職去山裡種田當修行人,而是很誠實地提醒你:「你現在努力賺來的東西,會不會反而讓你賠掉了更重要的東西?」
我超愛這本書的架構。它把人生拆成五個「資本」來看,分別是:
而且它不是用說教的方式,而是很像陪你一起算算自己的「人生資產庫」,讓你重新整理一下現在的生活到底哪裡豐富、哪裡赤字。
我那時真的翻一翻,就突然打開備忘錄開始寫:「我現在的健康資本應該只有60分吧?常常熬夜又外食爆肝。社交資本呢?欸,我已經半年沒跟高中好友碰面了欸……」
就這樣,一本書讓我像在盤點財務一樣,開始盤點人生。
我們這世代好像很容易焦慮對吧?社群媒體上每個人都好像過得比你好、比你有錢、比你幸福。
但這兩本書都讓我靜下來,好好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曾經因為焦慮去買一堆理財書、商業書、執行力書,但最後最讓我安心的,竟然是這兩本「回到人本身」的書。因為它們提醒我:你不是為了錢而活,你是為了生活、為了愛、為了意義而活。
這裡不是什麼「立刻人生翻轉」的誇張故事,我沒有因為這兩本書瞬間年收百萬(雖然也希望啦)。
但我開始做了這些事:
這些改變很小,但很真實。
如果你看到這裡,心裡也浮現「我好像也該整理一下我的人生」這個念頭,那我真心推薦你去書店翻翻這兩本。
你可能也會像我一樣,原本只是「看看」,結果一看就停不下來,最後默默結帳然後走出書店的時候心裡滿滿的。
不是滿滿的知識,而是那種「啊,原來我也可以重新安排自己人生」的安心感。
在這裡,我不只分享時間管理的技巧,更分享如何讓每一刻都充滿意義——無論是專注工作的時刻,還是享用美食的片刻,甚至是發呆放空的寶貴時間。
如果你也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如果你也渴望掌握自己的24小時,歡迎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用心咬下每一口生活的蛋餅!
「人生如蛋餅,外酥內軟,配料由你決定。」 —— 蛋餅哥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覺得我人生的哲學,其實是從早餐店老闆娘那邊學來的。
那天我去巷口那家早餐店點了一份起司蛋餅,老闆娘一邊熟練地倒麵糊、一邊哼著五月天的老歌,像在主持一場小型的藝術展覽。她把麵糊倒下去的瞬間,我突然就被那個畫面迷住了。
蛋餅這東西,不就是一層平凡的麵糊,然後慢慢變成金黃酥脆的外皮、裡面包著各種不同的內餡嗎?那不就是人生嗎?
我開始回想自己這幾年,真的就像在煎一張大蛋餅。有的時候火太大,焦掉了;有的時候忘了翻面,整片黏在鍋子上爛掉;有時候太貪心,加了太多料,結果皮破掉、醬也流出來,一團亂。但也有那麼幾次,剛剛好,金黃酥脆、內餡融化,咬下去的瞬間有種幸福感蔓延開來,讓我想要鼓掌說:「我今天,活得不錯。」
我以前是個超級急性子的人,什麼事都想要快、想要馬上看到結果,連煎蛋餅都會因為沒耐心等它成形,就急著翻,結果不是裂就是生。後來發現,煎蛋餅跟人生一樣,都需要等那個「剛剛好」的時機。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超會煎蛋餅,真的,每次週末他自己煎的蛋餅都是我們整層樓的早餐供應商。我曾經問他:「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他說:「你聽,那個聲音會告訴你。」我當時還笑他太神經質,但後來自己真的開始學做之後,才懂什麼叫「經驗會說話」。火候對了、時間對了、心情對了,你會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就像人生中很多選擇一樣,不用逼自己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有一年我剛換工作,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結果沒幾個月我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選錯方向。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像沒熟的蛋餅一樣,軟趴趴又沒有形狀。後來我硬著頭皮撐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我竟然在某個專案裡找到成就感,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回家自己煎了蛋餅,邊吃邊笑,心裡想:「啊,我終於翻面了。」
還有加料這件事也很有趣。你不覺得每個人喜歡的蛋餅口味,超能反映他這個人的性格嗎?我有一個朋友超愛玉米加起司,我常笑他是兒童套餐路線,結果他在生活上也真的超童心,連下雨天都會帶傘泡在雨裡踩水窪。我另一個朋友則只吃原味加胡椒粉,說太多料會破壞餅的純粹,他對生活也真的是極簡主義到一個極致,房間裡連一張椅子都省略。
我自己則是那種心情好會加爆料、心情差吃清淡的類型。有時候我愛加泡菜、有時候愛加肉鬆,完全隨心所欲。就像我生活裡面,也會看狀況加一點刺激、有時候又想回歸平淡。不過後來我也學會,不管加什麼料,最重要的是——那是我當下真正想吃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什麼我才這麼做。
有一次失戀,我朋友來我家陪我,她什麼話都沒說,只默默從背包拿出一袋材料,一邊唱著五月天的垃圾車,一邊在我家的小廚房開始煎蛋餅。她加了我平常不會選的香腸跟蔥花,結果我竟然第一次覺得那味道超搭,那天我吃了一整張。她邊洗鍋邊說:「你這麼愛吃蛋餅,以後心情不好就來找我煎。」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有點想哭,但又忍住了,因為我嘴巴還滿是蛋餅。
從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原來生活不只是自己的選擇,有時候你也需要別人為你加一點你意想不到的料,才會發現新的可能。就像我後來交了一個完全跟我性格相反的對象,原本以為我們根本合不來,結果那段感情卻讓我學會了什麼叫做慢慢磨合。就像你習慣在蛋餅裡加起司,突然有人加了酸菜進來,第一口你會皺眉,第二口你會愣住,第三口你可能就愛上了。
而說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享受這整個過程」。真的,我以前會覺得蛋餅是為了吃飽,人生是為了達成目標,但現在我更在意的是煎蛋餅時那個聲音、香氣、翻面時的成功感、餅皮起鍋時的酥脆聲響,還有吃下去時嘴角上揚的那一秒。
生活也是這樣,有時候你不是為了某個宏大的夢想才努力,而是為了每天那個「我今天也做得不錯」的小確幸。
後來我開始有一點點小小的儀式感,每次煎蛋餅時都會戴上那條很醜但超舒服的圍裙、播自己喜歡的歌單,像在為自己開一場早餐音樂會。有幾次我甚至還煎了兩份蛋餅帶去給朋友,一起坐在公園聊天,邊咬蛋餅邊講八卦,那種時刻比任何昂貴的早午餐還美味。
所以啊,如果你最近覺得生活有點亂、有點焦、有點煩,不如試著自己煎一張蛋餅。不需要太華麗的材料、不用買特別的鍋子,只要有心,有火,有一點耐心,然後加你喜歡的料,就可以煎出屬於你自己的完美早晨。
也許你會發現,那張看起來普通的蛋餅,裡面藏著你一直想找的答案。
一起來吧!有時候,會突然在某個平凡的午後發現,自己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說不上來是哪裡變了,但就是不再那麼容易被情緒左右,也不再一窩蜂地討好所有人。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堅持。這些轉變看似細微,卻是邁向更好的自己最清晰的訊號。
看整篇文章說真的,我以前對蛋餅沒什麼愛,學生時代的早餐大多是便利商店的茶葉蛋配一瓶豆漿,那時候覺得蛋餅太油、太重、吃了會想睡覺,考試都考不好。一直到出社會後,某天被前同事拉去吃了一家藏在巷子裡的蛋餅店,我才對它改觀。那家店超神奇,蛋餅皮自己做的,吃起來酥中帶點嚼勁,加了牽絲起司和大塊香腸,一口下去,瞬間讓我覺得「人生可以這麼簡單就快樂啊」。
看整篇文章陽光灑落在公園的長椅上,映照出一抹熟悉的金黃色。那是她最喜歡的髮色,每隔半年都會精心染製的自然金黃。現在,這抹金色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如同她曾經燦爛的笑容。
她是個有趣的矛盾體。禮貌得體,笑容總是那麼燦爛,彷彿能照亮整個世界。但我知道,在那燦爛的表面下,隱藏著深不見底的黑暗。憂鬱症如同一個無形的枷鎖,時常將她拖入痛苦的深淵。
我們是多年的好友。在她開心的日子裡,我們會一起逛街、看電影,她會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最新染的髮色。”看!這次的金色是不是很自然?”她會這樣問,眼裡閃爍著期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