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蛋餅哥

給正在滑手機、感覺人生有點累的你

原本只是路過,結果人生被這兩本書小小撞醒了

那天原本只是進書店吹冷氣(說真的,有誰不是這樣嗎?),但沒想到翻著翻著,手上突然多了兩本書,屁股也自動黏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最後我甚至放棄原本那句「只是看看」,默默掏出錢買單。

我買的這兩本書,不是什麼財經大神教你炒股翻倍的那種財富書,但它們竟然比任何一本「教你賺錢」的書還讓我陷入思考人生。而且我敢說,如果你今年只打算買一本自我成長的書,可以從這兩本裡面挑一本(我知道我在慫恿你兩本都買,因為我自己就是)。

這兩本書是:

  1. 《金錢買不到的財富:八種看不見卻最珍貴的資產》
    👉 博客來連結:https://24zz.com/b.htm?0010954814
  2. 《人生的五種財富:不只錢才算數,五種人生資本你擁有幾種?》
    👉 博客來連結:https://24zz.com/b.htm?0010948917

這兩本書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到底怎樣的人生才叫「富有」?
但切入的角度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總覺得人生空空的,不是你一個人而已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過:
明明手上的薪水比以前高了,生活也不差,想買什麼都買得起,可是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卻會突然問自己:「這樣真的夠了嗎?」

我也有過。尤其是在某段工作密集到爆、社交又像消失般的時期,回到家只剩手機、電視和快要沒電的自己。那時候,我開始懷疑:一直往前衝的我,是不是搞錯方向了?

然後我就翻到了這兩本書。

《金錢買不到的財富》:人生不是只有銀行帳戶而已

書名一看就知道,它是來砸我們三觀的。
作者說,有些資產根本不會出現在財務報表裡,但卻比金錢還珍貴,因為它們才是撐起「你這個人」的東西。

裡面提到的「八種看不見的資產」像是:

  • 你的健康
  • 人際關係
  • 學習力
  • 情緒韌性
  • 自由的時間
  • 好奇心
  • 品格與信任
  • 內在的穩定與快樂感

是不是看到這些你也會點頭:對欸,這些好像真的比錢還重要,卻常常最容易被犧牲。
我自己特別有感的是「自由時間」跟「人際關係」。有時候工作一忙,朋友都消失、家人也只能「週末再說」,但那時候再多的薪資轉帳進來,都只覺得心更空。

這本書沒有要你離職去山裡種田當修行人,而是很誠實地提醒你:「你現在努力賺來的東西,會不會反而讓你賠掉了更重要的東西?」

《人生的五種財富》:把人生分成五大帳戶,來清算一下你擁有幾種?

我超愛這本書的架構。它把人生拆成五個「資本」來看,分別是:

  1. 財務資本(也就是錢啦)
  2. 健康資本
  3. 社交資本
  4. 知識資本
  5. 意義資本(你覺得人生有沒有意義這件事)

而且它不是用說教的方式,而是很像陪你一起算算自己的「人生資產庫」,讓你重新整理一下現在的生活到底哪裡豐富、哪裡赤字。

我那時真的翻一翻,就突然打開備忘錄開始寫:「我現在的健康資本應該只有60分吧?常常熬夜又外食爆肝。社交資本呢?欸,我已經半年沒跟高中好友碰面了欸……」

就這樣,一本書讓我像在盤點財務一樣,開始盤點人生。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點焦慮又不甘心

我們這世代好像很容易焦慮對吧?社群媒體上每個人都好像過得比你好、比你有錢、比你幸福。
但這兩本書都讓我靜下來,好好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曾經因為焦慮去買一堆理財書、商業書、執行力書,但最後最讓我安心的,竟然是這兩本「回到人本身」的書。因為它們提醒我:你不是為了錢而活,你是為了生活、為了愛、為了意義而活。

看完書,我真的開始做了一些改變

這裡不是什麼「立刻人生翻轉」的誇張故事,我沒有因為這兩本書瞬間年收百萬(雖然也希望啦)。
但我開始做了這些事:

  • 每天撥時間運動,哪怕只是10分鐘走路
  • 每週固定打一通「無事聯絡電話」給朋友
  • 用 Notion 建了一個「人生五資本」表格,定期評分與調整
  • 偶爾問自己:「這個選擇是讓我更自由,還是更焦慮?」

這些改變很小,但很真實。

給正在滑手機、感覺人生有點累的你

如果你看到這裡,心裡也浮現「我好像也該整理一下我的人生」這個念頭,那我真心推薦你去書店翻翻這兩本。
你可能也會像我一樣,原本只是「看看」,結果一看就停不下來,最後默默結帳然後走出書店的時候心裡滿滿的。

不是滿滿的知識,而是那種「啊,原來我也可以重新安排自己人生」的安心感。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12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