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床的背後,其實藏著你的小心事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鬧鐘響了,腦袋明明知道該起床,手卻不自覺把它按掉,翻個身又鑽回被窩,心裡還找一大堆理由安慰自己:「再睡五分鐘不會怎樣啦」。結果五分鐘變成十五分鐘,最後變成「天啊!要遲到了!」。
其實賴床不只是單純的懶惰,它背後常常藏著很多心理層面的原因。像我自己啊,有時候早上不想起床,不是真的不累,而是想到今天要面對的事覺得很煩,比如滿滿的會議、尷尬的社交場合、或是要處理一堆麻煩文件,就會想拖到最後一刻才起床,好像能在被窩裡多一點安全感。
有朋友跟我分享過,她賴床的原因是因為夢很甜美,捨不得醒來。她說有一次夢到自己在日本逛街買到手軟,結果被鬧鐘吵醒,整個氣到不行,乾脆賴床想回到夢裡。還有另一個朋友,單純覺得早晨的床特別舒服,那種暖呼呼的被子包著自己,外面冷颼颼,誰想離開?
但心理學裡,有些研究提到賴床可能跟「睡眠惰性」有關。剛醒來的時候,大腦還處在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行動力和思考力都沒完全啟動,所以很容易被「再睡一下」的誘惑打敗。特別是睡眠品質不好的人,更容易陷入這個循環,因為身體在補眠的渴望下,理智根本很難贏。
我自己以前有段時間,幾乎天天賴床,甚至鬧鐘都要設四五個,還要間隔不同時間,才有辦法爬起來。後來才發現,真正的原因是我晚上太晚睡,而且隔天的生活讓我提不起勁,所以早晨才會特別抗拒起床。那時候我試著調整作息,並且在床邊放一杯水和我喜歡的早餐,讓自己一醒來就有一點動力,結果賴床的次數真的有變少。
有些人賴床是因為想延長「屬於自己的時間」。像是平常生活被工作、家務或小孩佔滿,早上那段還沒正式開始的一兩分鐘,會覺得是自己唯一的喘息時光,所以寧可多躺一下也不想馬上面對現實。這種心情我超懂,因為有時候不是不想起床,而是想再多享受一點安靜、沒有打擾的片刻。
當然啦,賴床也有它的小確幸。比如週末沒有行程的時候,我就會放縱自己睡到自然醒,甚至在床上滑手機、聽音樂、看影片,完全不用管時間,那種慵懶的幸福感很療癒。但如果賴床變成每天早上都要跟鬧鐘對抗,甚至影響到生活,那可能就要找找看背後的原因了。
我後來發現,讓自己早上願意起床的方法不一定是逼自己「早睡早起」,而是找到讓你期待早晨的理由。像我有朋友就是因為每天早上固定跟另一半去散步買咖啡,反而能很自然地早起,完全不用鬧鐘催。還有人會在早上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做喜歡的事,比如看漫畫、寫日記、做瑜伽,讓早晨變得有吸引力。
所以啊,下次當你賴床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是在補眠,還是在逃避?」答案沒有對錯,但如果能找到原因,也許就能找到更舒服又不焦慮的起床方式。畢竟,人生太短,不一定要每天跳下床衝去面對世界,有時候,慢一點也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