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床的背後秘密:其實你不是懶,只是太懂生活
每天早上鬧鐘一響,腦袋瞬間上演一齣大戲:右手飛快按下「再睡五分鐘」,心想這是送給自己的溫柔小禮物。結果五分鐘過去,鬧鐘又響,你再一次談判——「再五分鐘,拜託啦!」等到真的爬起來,才發現這場拉鋸戰已經上演了半小時。賴床,不只是賴,它有點像一種生活的儀式。
我自己就是賴床界的中堅份子。以前還住家裡時,阿嬤每天早上都會喊:「快起床!太陽都曬屁股了!」但我依舊把被子捲得緊緊的,感覺外面的空氣太冷、光線太刺眼,還不如留在這片溫暖的小宇宙裡。有一次賴到最後一刻才衝出門,早餐根本來不及吃,結果餓到中午才有東西下肚,那一整天都在懊悔,可是隔天依舊照賴不誤,因為…就是捨不得那種半夢半醒的舒服感。
賴床的原因很多,有時候是因為前一天太晚睡,有時候是因為外面下雨、房間又暖呼呼,還有時候根本是心理作祟——想到今天要面對一堆麻煩事,就覺得躺在床上多一分鐘,就是多一點安全感。尤其冬天,棉被就像擁有魔法的守護罩,把你牢牢黏住,讓你連翻身都不想。
我身邊的朋友們各有各的賴床理由。有人說是因為夢太好,不想醒;有人說要在床上滑一下手機才能進入狀態;也有人很有儀式感地會「醒來→關掉鬧鐘→在床上放空十分鐘」,才算完成早晨的開機程序。我甚至認識一個朋友,會先在床上用手機看新聞和笑話,笑到真的醒過來才起身,說這樣上班心情比較好。
其實賴床不一定全是壞事。有時候,它反而是身體在提醒你需要休息。尤其在高壓的生活裡,多給自己一點慢下來的時間,有助於調整情緒。我後來發現,若真的必須早起,就得給自己一個值得起床的理由——像是為了去吃那家限定的早餐、為了拍到清晨的陽光、或是為了提早出門避開人潮。當腦袋知道有好事在等你,起床的意志力就會強一點。
當然,賴床也有風險,像是錯過重要會議、遲到被扣薪水,或是早晨計畫直接泡湯。我試過在鬧鐘旁邊放一杯冰水,讓自己一關掉鬧鐘就順手喝一口,瞬間醒腦;也試過把鬧鐘放在房間另一端,被迫起身去關。但最有效的,其實是前一晚就讓自己心情穩定、睡眠充足,這樣早上醒來時才不會陷入「我還想再睡」的迴圈。
賴床這件事,對我來說不只是「不想起床」這麼簡單,它像是一段小小的自我對話。有時候我會在被窩裡回顧昨天的事情、計畫今天要做什麼,甚至默默想一些奇怪的問題,像是「如果明天中樂透,我會先辭職還是先請假?」這些無厘頭的思考,反而讓早晨有種獨特的溫度。
所以,如果你也是賴床愛好者,不必太自責。偶爾多留在床上幾分鐘,或許能讓你用更好的心情迎接一天。只是記得,別讓它變成每天的拖延藉口,找到那個「起床的理由」,你會發現早晨也能變得很可愛。畢竟,人生有時候就是要在舒服和責任之間,找到自己的平衡點——而床,永遠是最會誘惑人的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