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餅哥

控制情緒這回事,真的很難?

還是根本是選擇?
控制情緒這回事,真的很難?

有時候,情緒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不打招呼就衝進來,把腦袋、心情、嘴巴一併攪亂。很多人說:「我就是忍不住啊!」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很合理的情緒宣洩出口,但仔細一想,忍不住的到底是情緒,還是對「控制自己」這件事的懶惰?

曾經在早餐店排隊,前面一位大叔因為蛋餅太慢,直接大聲開罵:「你們到底在幹嘛啊?做個蛋餅要這麼久?」當下整間店鴉雀無聲,年輕的店員手還在抖,但還是很有禮貌地回應:「不好意思,因為前面客人比較多。」大叔白眼翻到後腦勺,最後氣沖沖走掉。其他人繼續安靜排隊,那天早上,連陽光都感覺特別陰。

這件事讓人深深感受到,有些人不是遇到事才生氣,而是情緒早就滿到喉嚨,等著找出口爆發。可是這樣真的會比較好嗎?他罵了、發了飆,蛋餅有比較快嗎?心情有比較好嗎?還是只讓自己跟別人的一天都變得更糟?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不發火」的選擇權

有人說,脾氣來的時候不發洩出來會憋壞。但發洩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還是只是把火丟到別人身上,然後再看事情燒得更亂?

以前看過一篇心理學文章,裡頭寫到:「一個人能控制自己情緒的程度,等同於他成熟的深度。」這句話乍聽像雞湯,但仔細品味,的確如此。因為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情緒,而是懂得在什麼時間、什麼情境,用什麼方式處理那份怒氣。

身邊有個朋友Y,個性直率,對於自己不滿的事情總是立刻開砲。有次我們去露營,天氣不太好,她負責煮飯,結果其他人一邊玩一邊聊天,沒人來幫忙,她氣到鍋鏟一摔:「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幹活?」空氣瞬間凝結。大家愣住,一時之間不知道要接什麼。後來雖然氣氛還是慢慢和緩,但整趟露營的回憶裡,多了一層尷尬的陰影。

事後她也後悔,說其實不是那麼生氣,只是覺得委屈,想要有人理解她的努力。但問題是,她選擇了最壞的方式去表達那份委屈。

情緒不是敵人,但你得學會駕馭

有情緒沒關係,但要當它的主人,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曾經也當過那個「情緒說來就來」的人。還記得婚前那段熱戀期,對方忘記回個訊息、晚回家十分鐘,就能讓情緒噴泉式爆發,酸言酸語開啟:「你是不是不在乎我?」「如果你真的在意我,怎麼會這樣?」當時認為這叫愛,叫「我很在乎你」,但現在想想,那只是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到對方身上。

婚後的生活更是現實考驗場,柴米油鹽、垃圾沒倒、衛生紙沒補、孩子哭鬧不休,各種情境都是火山爆發的地雷。每一件看似小事的事,其實都可以變成一場激烈的口角,只看你要不要引爆它。

朋友H是一位非常溫柔的爸爸。曾經看過他小孩把剛煮好的湯打翻在地,全家一片狼藉,結果他竟然只是蹲下身說:「沒關係,來,我們一起收拾好。」我問他:「你怎麼忍得住不生氣?」他笑說:「我當然氣啊,但我知道我生氣會讓他更害怕,而我不想要我的孩子記得我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是用怒氣對待他的。」

這段話震撼我很久。我們是否也能在每次情緒即將出場前,問自己:這一次,我要的是罵人出氣,還是處理問題?

「做自己」不是亂發脾氣的理由

有段時間,社群媒體流行「做自己」,大家都愛說:「我就是這樣的人,不喜歡我你可以不要接近我。」聽起來好像很帥,但其實是把「情緒失控」當成「忠於自我」的包裝。

真正的做自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情緒、需求與界線,而不是一有不爽就劍拔弩張,把別人當出氣筒。更不是用「我就是直腸子」「我不會拐彎」來當情緒爆炸的保護傘。

有個表姐,過去總是直言不諱,說話一針見血,喜歡把話說得很重:「我就是這樣,不會轉彎。」結果親戚聚會變得冷冷清清,朋友聚餐也不太有人再邀她。直到有天她參加高中同學會,才發現幾乎沒人主動跟她聊天,她才開始反省:「我以為的坦率,其實只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情緒。」

成熟的做自己,是在尊重自己的同時,也尊重他人。就像愛自己不是自私一樣,做自己也不是無差別攻擊。

情緒垃圾桶理論: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收你的垃圾

很多人可能聽過「垃圾人理論」:生活中有些人像垃圾車,滿腔負面情緒到處傾倒,看到誰就往誰身上倒一堆「我今天又多倒楣」「你怎麼這麼不會做事」「我真的受夠了」這類話語。時間久了,被倒垃圾的人也會開始臭氣熏天,甚至自己也變成一台垃圾車。

曾經有個大學室友,情緒非常容易起伏,每天都像在玩情緒雲霄飛車。今天被教授念了,她會碎唸一整晚;明天飲料被加錯糖,也要在群組發飆;後天失戀,就用三倍音量播放悲傷情歌到凌晨三點。我們宿舍變成她的情緒集中營,最後大家紛紛逃離,甚至連她最親的朋友都選擇默默遠離。

控制不了情緒,其實等於放棄了與人好好相處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當你的垃圾桶,也不是每個人都要承接你的壞心情。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其實就是在推開別人。

情緒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也影響你愛的人

感情裡尤其如此。許多人說自己總遇不到「對的人」,卻忘了先問:「那我是不是一個『對的人』?」

有段時間在婚姻中磨合得很辛苦,兩個人都有情緒,一吵架就進入冷戰,每次一個小爭執,都像在玩「誰先低頭誰就輸」的遊戲。但後來意識到,如果真的愛一個人,何必去在意輸贏?就算你爭贏了一句話,傷了感情,那這場勝利有意義嗎?

當下的情緒發洩了,對方被羞辱、被貶低,氣氛僵住,彼此退回自己的小島,隔著情緒的海洋,誰也不想主動劃船靠近,這樣的愛情還有溫度嗎?

有一次在捷運上,看到一對中年夫妻,男生提著大包小包,女生突然大聲說:「講幾次了這東西我不要買,你為什麼還買?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講話?」語氣之重讓車廂一瞬安靜。男生只是默默低頭。當時只覺得那男生的眼神裡,有一種「我早就習慣了」的疲憊。然後想到自己以前的模樣,忽然很慶幸後來懂得改變。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冷靜三秒鐘的魔法

現在學會一種方法叫「冷靜三秒鐘」。每次想要爆氣時,默數三下,問自己:「我現在這樣發作有意義嗎?我到底想達到什麼目的?」如果目的是讓對方聽懂我、重視我,那麼我是不是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表達?不一定要靠提高音量或嘲諷來換取重視。

那三秒,雖然短,但常常足以阻止一場災難。

表哥跟太太剛結婚那年,兩人天天吵。他後來笑說:「其實沒什麼大事,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小事,像是誰洗碗、誰遛狗這種。」但兩人都太愛爭輸贏,最後變成每天在找對方的錯,連呼吸聲太大都能吵起來。直到有天兩人冷靜談開,他太太說:「我不是不想洗碗,我只是希望你看見我也很累。」那一刻,他才發現,原來背後的情緒,是想被體諒、被在意,而不是那個碗沒洗的問題。

情緒不該成為關係裡的「常態武器」

很多人在關係裡把情緒當武器,用來逼迫對方就範。生氣、冷戰、諷刺、酸言酸語,其實背後都是在說:「我不開心,但我不想直接說出來,所以我要讓你難受,讓你知道我的感受。」

可是這樣久了,對方只會想逃。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情緒綁架,也沒有人願意一輩子活在高壓鍋裡。

真正穩定長久的關係,是彼此都有空間去表達情緒,但也有能力控制情緒,而不是任情緒牽著走。情緒需要被看見、被理解,但不是無限上綱地攻擊他人。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你可以選擇做一個更有魅力的人

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是令人尊敬的。不是因為他們沒脾氣,而是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發、什麼時候該收,懂得用對方式爭取自己想要的。

有魅力的人,不會讓人害怕接近,不會讓人戰戰兢兢。他們穩定、有原則、不隨便起舞,也不讓別人影響自己的平衡。這樣的人,自然會吸引更好的人事物靠近。

每一次想要暴怒的時候,不妨問自己:「我現在的怒氣,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只是想贏?」如果只是想贏,那麼這場情緒的代價,會不會太高?

最終,控制情緒不是為了讓別人喜歡你,而是為了自己的人生更清爽。少點爆炸、多點溝通,才是通往幸福的真正門票。


就是現在!加入就有希望

加入蛋餅哥的生活革命

在這裡,我不只分享時間管理的技巧,更分享如何讓每一刻都充滿意義——無論是專注工作的時刻,還是享用美食的片刻,甚至是發呆放空的寶貴時間。

如果你也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如果你也渴望掌握自己的24小時,歡迎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用心咬下每一口生活的蛋餅!

「人生如蛋餅,外酥內軟,配料由你決定。」 —— 蛋餅哥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覺得我人生的哲學,其實是從早餐店老闆娘那邊學來的。

那天我去巷口那家早餐店點了一份起司蛋餅,老闆娘一邊熟練地倒麵糊、一邊哼著五月天的老歌,像在主持一場小型的藝術展覽。她把麵糊倒下去的瞬間,我突然就被那個畫面迷住了。

蛋餅這東西,不就是一層平凡的麵糊,然後慢慢變成金黃酥脆的外皮、裡面包著各種不同的內餡嗎?那不就是人生嗎?

我開始回想自己這幾年,真的就像在煎一張大蛋餅。有的時候火太大,焦掉了;有的時候忘了翻面,整片黏在鍋子上爛掉;有時候太貪心,加了太多料,結果皮破掉、醬也流出來,一團亂。但也有那麼幾次,剛剛好,金黃酥脆、內餡融化,咬下去的瞬間有種幸福感蔓延開來,讓我想要鼓掌說:「我今天,活得不錯。」

我以前是個超級急性子的人,什麼事都想要快、想要馬上看到結果,連煎蛋餅都會因為沒耐心等它成形,就急著翻,結果不是裂就是生。後來發現,煎蛋餅跟人生一樣,都需要等那個「剛剛好」的時機。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超會煎蛋餅,真的,每次週末他自己煎的蛋餅都是我們整層樓的早餐供應商。我曾經問他:「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他說:「你聽,那個聲音會告訴你。」我當時還笑他太神經質,但後來自己真的開始學做之後,才懂什麼叫「經驗會說話」。火候對了、時間對了、心情對了,你會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就像人生中很多選擇一樣,不用逼自己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有一年我剛換工作,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結果沒幾個月我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選錯方向。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像沒熟的蛋餅一樣,軟趴趴又沒有形狀。後來我硬著頭皮撐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我竟然在某個專案裡找到成就感,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回家自己煎了蛋餅,邊吃邊笑,心裡想:「啊,我終於翻面了。」

還有加料這件事也很有趣。你不覺得每個人喜歡的蛋餅口味,超能反映他這個人的性格嗎?我有一個朋友超愛玉米加起司,我常笑他是兒童套餐路線,結果他在生活上也真的超童心,連下雨天都會帶傘泡在雨裡踩水窪。我另一個朋友則只吃原味加胡椒粉,說太多料會破壞餅的純粹,他對生活也真的是極簡主義到一個極致,房間裡連一張椅子都省略。

我自己則是那種心情好會加爆料、心情差吃清淡的類型。有時候我愛加泡菜、有時候愛加肉鬆,完全隨心所欲。就像我生活裡面,也會看狀況加一點刺激、有時候又想回歸平淡。不過後來我也學會,不管加什麼料,最重要的是——那是我當下真正想吃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什麼我才這麼做。

有一次失戀,我朋友來我家陪我,她什麼話都沒說,只默默從背包拿出一袋材料,一邊唱著五月天的垃圾車,一邊在我家的小廚房開始煎蛋餅。她加了我平常不會選的香腸跟蔥花,結果我竟然第一次覺得那味道超搭,那天我吃了一整張。她邊洗鍋邊說:「你這麼愛吃蛋餅,以後心情不好就來找我煎。」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有點想哭,但又忍住了,因為我嘴巴還滿是蛋餅。

從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原來生活不只是自己的選擇,有時候你也需要別人為你加一點你意想不到的料,才會發現新的可能。就像我後來交了一個完全跟我性格相反的對象,原本以為我們根本合不來,結果那段感情卻讓我學會了什麼叫做慢慢磨合。就像你習慣在蛋餅裡加起司,突然有人加了酸菜進來,第一口你會皺眉,第二口你會愣住,第三口你可能就愛上了。

而說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享受這整個過程」。真的,我以前會覺得蛋餅是為了吃飽,人生是為了達成目標,但現在我更在意的是煎蛋餅時那個聲音、香氣、翻面時的成功感、餅皮起鍋時的酥脆聲響,還有吃下去時嘴角上揚的那一秒。

生活也是這樣,有時候你不是為了某個宏大的夢想才努力,而是為了每天那個「我今天也做得不錯」的小確幸。

後來我開始有一點點小小的儀式感,每次煎蛋餅時都會戴上那條很醜但超舒服的圍裙、播自己喜歡的歌單,像在為自己開一場早餐音樂會。有幾次我甚至還煎了兩份蛋餅帶去給朋友,一起坐在公園聊天,邊咬蛋餅邊講八卦,那種時刻比任何昂貴的早午餐還美味。

所以啊,如果你最近覺得生活有點亂、有點焦、有點煩,不如試著自己煎一張蛋餅。不需要太華麗的材料、不用買特別的鍋子,只要有心,有火,有一點耐心,然後加你喜歡的料,就可以煎出屬於你自己的完美早晨。

也許你會發現,那張看起來普通的蛋餅,裡面藏著你一直想找的答案。

一起來吧!
過上更自律的新生活
每當新的一年到來,我總是會想著要設定一些新的目標,無論是健身、學習新技能,還是簡單地想過上更有秩序的生活。其實,回顧過去幾年的自己,我才發現,最能持久的改變不是那些動輒上千字的計劃,而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卻能深遠影響的習慣。這些小小的改變逐漸地積累起來,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些改變,也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衡和滿足感。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厲害」?
是在職場上呼風喚雨、說一句話就能讓團隊動起來的人?還是看起來過得雲淡風輕、其實內在堅定得不得了的人?走過幾段職涯、接觸過各種人之後,越來越相信一件事:一個人真正的實力,不一定會馬上表現在他的工作上,但一定會悄悄藏在他的生活裡。尤其是那些下班後還能活出節奏、活出秩序、活出動能的人,不管表面多低調,其實都擁有驚人的潛力。

如何讓夢想不再只是夢想
夢想這個詞,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意涵。它可能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一段理想的關係、甚至是一個與世界相連的遠大目標。夢想是那個我們心中深深渴望的東西,總是讓人心跳加速,眼中閃著光。然而,回頭想想,我曾經也以為自己離夢想很遠,甚至覺得有些夢想永遠無法實現。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夢想不夠真實,而是因為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去實現它。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有時候,會突然在某個平凡的午後發現,自己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說不上來是哪裡變了,但就是不再那麼容易被情緒左右,也不再一窩蜂地討好所有人。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堅持。這些轉變看似細微,卻是邁向更好的自己最清晰的訊號。

看整篇文章
一高還有一高高
當我第一次聽到「人生如蛋餅」這句話時,我以為是哪個深夜饑腸轆轆的朋友在便利商店前說的幹話,結果越想越有道理。你不覺得嗎?蛋餅這東西,外皮酥酥脆脆,裡面可以包你喜歡的任何東西,從最基本的蛋,到加肉鬆、玉米、起司、九層塔,甚至還有人加泡菜、蔥花、蔬菜、蘿蔔糕……簡直比人生選項還多。最重要的是,每一份蛋餅,不管長得怎樣、味道怎樣,最終都能讓人感到滿足。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事。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說真的,我以前對蛋餅沒什麼愛,學生時代的早餐大多是便利商店的茶葉蛋配一瓶豆漿,那時候覺得蛋餅太油、太重、吃了會想睡覺,考試都考不好。一直到出社會後,某天被前同事拉去吃了一家藏在巷子裡的蛋餅店,我才對它改觀。那家店超神奇,蛋餅皮自己做的,吃起來酥中帶點嚼勁,加了牽絲起司和大塊香腸,一口下去,瞬間讓我覺得「人生可以這麼簡單就快樂啊」。

看整篇文章
為什麼24小時都要好好過日子?
生活不只是生存,更是一種藝術。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是深夜的寧靜時刻,每個時段都蘊含著無限可能。我們相信,只要用心設計,24小時足以讓你工作高效、休閒愜意、關係和諧、身心健康。

你真正需要的,其實沒那麼多
有次去朋友家幫忙整理,原本只是想順手幫他們清個角落,沒想到竟然打開了驚人的「庫存倉庫」。各種保健食品、洗髮精、牙膏、面膜、餅乾、泡麵……重複購買的物品堆了一櫃又一櫃,有些甚至早就過期,連塑膠膜都還沒拆開。這些東西就這樣靜靜佔據空間,也默默侵蝕著錢包。

當孤單變成習慣
有時候,寂寞像一個無形的影子,總是悄悄地跟隨著你。它不需要聲音,也不需要實體的存在,但當它出現時,你會明顯地感受到它的重量,甚至感覺到有些喘不過氣來。曾經我也無數次感受到這種無法逃避的孤單,仿佛每一個呼吸都和寂寞緊緊相連。無論是在人群中,還是在獨自一人的時光裡,它都悄悄地纏繞在身邊,無法抹去。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金色陽光下的承諾

陽光灑落在公園的長椅上,映照出一抹熟悉的金黃色。那是她最喜歡的髮色,每隔半年都會精心染製的自然金黃。現在,這抹金色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如同她曾經燦爛的笑容。
金色陽光下的承諾

她是個有趣的矛盾體。禮貌得體,笑容總是那麼燦爛,彷彿能照亮整個世界。但我知道,在那燦爛的表面下,隱藏著深不見底的黑暗。憂鬱症如同一個無形的枷鎖,時常將她拖入痛苦的深淵。
我們是多年的好友。在她開心的日子裡,我們會一起逛街、看電影,她會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最新染的髮色。”看!這次的金色是不是很自然?”她會這樣問,眼裡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