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蛋餅哥

告別瞎忙!用這些數位工具,讓你的專案像吃了大力丸一樣順利!

告別瞎忙!用這些數位工具,讓你的專案像吃了大力丸一樣順利!

告別手忙腳亂,數位工具讓你輕鬆駕馭專案,工作效率UP UP!

工作再忙,也要懂得聰明偷懶啊!身為一個在專案泥沼裡打滾多年的老鳥,我完全懂那種被 deadline 追著跑,每天加班到懷疑人生的痛苦。以前我也是土法煉鋼,用 Excel 表格東湊西湊,結果資料一多就崩潰,簡直是災難現場!

後來我痛定思痛,開始研究各種數位工具,發現它們簡直是專案管理的救星!用對工具,就像請了個超強的秘書,幫你把雜事通通搞定,讓你專心處理真正重要的任務。

專案管理平台:你的數位大腦

首先,一定要介紹的就是專案管理平台啦!它就像你的數位大腦,可以幫你把專案的所有資訊集中管理,從任務分配、進度追蹤到文件共享,全部都在同一個地方搞定。

我試用過不少平台,像是 Trello、Asana、Monday.com 等等,各有各的優點。不過,我個人最喜歡 Trello,因為它操作介面超直覺,就像在玩積木一樣,可以自由拖拉卡片,輕鬆調整任務的順序和進度。而且它還有免費版本,對於小型團隊來說,CP 值超高!

使用 Trello 的時候,我會把專案分成幾個看板,像是「待辦事項」、「進行中」、「已完成」等等,然後在每個看板裡建立卡片,詳細描述每個任務的內容、負責人、截止日期等等。這樣一來,團隊成員就能清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能隨時掌握專案的進度。

我覺得 Trello 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彈性很大,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案需求進行客製化。像我最近在負責一個行銷活動,我就利用 Trello 的自訂欄位功能,新增了「預算」、「渠道」、「負責廠商」等等欄位,讓我可以更清楚地掌握每個任務的相關資訊。

另外,Trello 的協作功能也很強大。我可以邀請團隊成員加入看板,一起編輯卡片、留言討論。這樣一來,大家就能即時溝通,減少訊息落差,避免重複工作。

當然,Trello 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它的進階功能需要付費才能使用,而且對於大型專案來說,可能會覺得它的功能不夠強大。不過,對於小型到中型的團隊來說,Trello 絕對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專案管理工具!

溝通協作工具:團隊合作的潤滑劑

除了專案管理平台之外,溝通協作工具也是團隊合作不可或缺的一環。畢竟,再棒的計畫,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也很難順利執行。

現在市面上的溝通協作工具琳瑯滿目,像是 Slack、Microsoft Teams、Google Chat 等等。我個人最常用的是 Slack,因為它功能豐富,而且整合了許多第三方應用程式,可以讓團隊成員更方便地協作。

Slack 的頻道功能非常實用,我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案或主題,建立不同的頻道,讓大家在特定的頻道裡討論相關的議題。這樣一來,訊息就不會太過雜亂,大家也能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

另外,Slack 的訊息搜尋功能也很強大。如果我想要找到某個關鍵字或某個成員說過的話,只要在搜尋框裡輸入關鍵字,Slack 就會幫我快速找到相關的訊息。

我覺得 Slack 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整合功能。我可以把 Trello、Google Drive、Zoom 等等應用程式整合到 Slack 裡,讓團隊成員可以直接在 Slack 裡使用這些應用程式,省去切換不同應用程式的麻煩。

例如,我可以把 Trello 的看板連結到 Slack 的頻道裡,這樣當 Trello 的卡片有更新時,Slack 就會自動通知大家。或者,我可以把 Google Drive 的檔案分享到 Slack 的頻道裡,讓大家可以直接在 Slack 裡瀏覽和編輯檔案。

當然,Slack 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它的免費版本有一些限制,像是訊息數量限制、檔案儲存空間限制等等。而且對於不習慣使用聊天工具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 Slack 的訊息太多太雜,容易分心。

不過,對於需要頻繁溝通和協作的團隊來說,Slack 絕對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溝通協作工具!

時間管理工具:時間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如果你不懂得管理時間,就算有再棒的工具,也無法提高工作效率。

我以前也是一個時間管理的白痴,每天都在瞎忙,結果該做的事情都沒做完。後來我開始使用時間管理工具,才發現原來時間是可以被掌控的!

我試用過不少時間管理工具,像是 Google Calendar、Todoist、TickTick 等等。我個人最喜歡的是 Google Calendar,因為它操作簡單,而且可以跨平台使用,無論是在電腦、手機或平板上,都可以隨時查看我的行程。

我會把所有的行程都記錄在 Google Calendar 上,包括工作會議、個人約會、運動時間等等。然後我會設定提醒,讓 Google Calendar 在行程開始前提醒我,避免我忘記重要的行程。

我覺得 Google Calendar 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和 Google Workspace 的其他應用程式整合,像是 Gmail、Google Meet 等等。例如,當我收到一個會議邀請時,Google Calendar 會自動把這個會議加入我的行程,並且在會議開始前提醒我。

另外,Google Calendar 的共享功能也很實用。我可以和團隊成員共享我的行事曆,讓大家知道我的空閒時間,方便安排會議和協作。

除了 Google Calendar 之外,我也會使用 Todoist 來管理我的待辦事項。我會把所有的待辦事項都記錄在 Todoist 上,然後設定截止日期和優先順序。Todoist 會根據我的設定,提醒我該做哪些事情,並且幫我追蹤我的進度。

我覺得 Todoist 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介面非常簡潔,而且可以跨平台使用。無論是在電腦、手機或平板上,都可以隨時查看我的待辦事項。

當然,時間管理工具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要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例如,每天早上花幾分鐘規劃當天的行程,把重要的任務排在前面,並且避免分心,專注於當前的任務。

文件共享工具:告別檔案傳輸的噩夢

以前我們在團隊裡傳檔案,不是用 email 就是用隨身碟,搞得大家手忙腳亂,檔案版本也亂七八糟。後來我們開始使用文件共享工具,才發現原來檔案傳輸可以這麼輕鬆!

現在市面上的文件共享工具很多,像是 Google Drive、Dropbox、OneDrive 等等。我個人最常用的是 Google Drive,因為它和 Google Workspace 的其他應用程式整合得很好,而且免費空間也比較大。

我會把所有的文件都儲存在 Google Drive 上,包括工作文件、照片、影片等等。然後我可以把這些文件分享給團隊成員,讓大家一起編輯和協作。

我覺得 Google Drive 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版本控制功能。每次我編輯一個文件時,Google Drive 都會自動儲存一個新的版本。如果我不小心改錯了,可以隨時回到之前的版本。

另外,Google Drive 的協作功能也很強大。我可以邀請團隊成員一起編輯同一個文件,大家可以同時在線上修改和討論,省去來回傳送檔案的麻煩。

除了 Google Drive 之外,我也會使用 Dropbox 來儲存一些比較隱私的文件。因為 Dropbox 的安全性比較高,而且它的同步速度也很快。

心得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強調的是,工具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並且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不要盲目追求最新的工具,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團隊的特性,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而且,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過度依賴工具,而是要靈活運用工具,並且不斷學習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讓你的專案像吃了大力丸一樣順利!

我想鼓勵大家多多嘗試不同的數位工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組合。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祝大家都能告別瞎忙,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14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