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在路邊吃豆花
也想在月光下存退休金
你有沒有曾經被人家念過:「你太愛規劃了啦,放輕鬆一點嘛~活在當下才重要!」或是相反,有人對你說:「你這樣太隨性了,沒計畫怎麼行?要想未來啊!」我跟你說,我兩種都當過,結果就是……一度快人格分裂。
當下這兩個詞啊,聽起來很像一碗熱呼呼的牛肉麵——香噴噴又療癒。但「未來」這兩個字,就像小學的健康操,永遠在提醒你要正經一點,不能太懶惰。問題是,我既想要開心大吃鹹酥雞,又不想未來只能喝稀飯配泡菜過活啊!
所以,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在「現在就快樂」跟「未來要有保障」這兩條平行線之間,反覆橫跳,最後終於摸索出一種讓我比較安心也比較開心的生活方式。
曾經以為「衝一波」就夠帥了
我年輕的時候很愛衝動型旅遊,看到廉航特價,連請假都還沒排好,就先刷卡下訂。有一次,直接殺去沖繩玩了四天三夜,結果回來發現手機帳單、房租、水電全部集中爆炸,帳戶差點乾到可以種仙人掌。
那次我學到一件事:當下的快樂真的很爽,但那爽只有幾天,後面的焦慮會讓你懷疑人生。
可是,太早學會規劃也不是沒有代價。我有個朋友,每次我們要約出來吃飯,他都說:「我要先看我三個月的理財計畫,還有健身進度表。」我原本以為他在開玩笑,結果他打開一個 Excel 給我看,我真的差點笑出來。他的生活已經被未來塞滿滿,根本沒位置給現在。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就被教導要「為未來打算」。讀書是為了上好大學、上大學是為了找好工作、找工作是為了買房結婚生子,然後退休。活像在玩一個關卡超多的 RPG,但你永遠都在存錢買下一件裝備,從來沒想過要先開心打個副本。
但是反過來說,社群媒體也一直在灌我們另一種概念:「現在不爽就離職,人生只有一次。」聽起來很帥,但帳單來的時候,IG 沒有按鈕可以幫你繳費。
有次差點把未來嚇壞
我記得某一年,我突發奇想想成為自由接案工作者,幻想著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去咖啡廳寫稿、晚上散步買滷味超 chill。結果現實是,我每天醒來就開始焦慮:今天要接到案子嗎?收入夠房租嗎?明天的自己會不會變乞丐?
那段時間我超常夢到我在超市挑最便宜的泡麵,還夢到自己變成買一送一才出門的人。這才發現,如果我沒有準備一點「未來」的備案,我根本沒辦法安心「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不是亂花錢也不是放爛
後來我慢慢理解,「活在當下」不是叫你今天就去買一台特斯拉、辦一場海島婚禮然後隔天吃吐司皮過活;而是要你有意識地感受當下的快樂,但不忘幫未來的自己鋪點路。
像我現在每個月還是會存固定金額進儲蓄戶口,但我也會留下一小筆「快樂基金」——那是我可以任性用來吃貴鬆鬆火鍋、衝去看演唱會、或者臨時請假去露營的錢。這筆錢就像我跟自己簽訂的一張「可以不後悔的開心合約」。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安排未來,其實是在保護快樂的權利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覺得做計畫很無聊,很像在做功課。但後來我懂了:規劃未來其實是給快樂一個長期飯票。不是把快樂延後到退休,而是讓未來的自己不會因為現在太放縱而苦哈哈。
我有個朋友超會規劃旅遊,她旅遊的 Excel 表格可以出書。剛開始我覺得她很假掰,結果有一次我們一起出國,我睡過頭差點趕不上火車,是她幫我用她的備案搶到最後一張票。我那次瞬間變成她的忠實信徒,從此知道「有備案」不代表無趣,反而讓你玩得更安心。
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現在的我不再是一邊吃鹽酥雞一邊懷疑人生的人,也不再是計算每一毛錢到小數點的人。我給自己一些規則,也給自己一些彈性。
像是:
- 每週至少要有一天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不為了任何成果。
- 每個月的快樂基金不能超標,但可以挪到下個月繼續存。
- 年度計畫最多只排到七成,剩下三成讓人生自由發揮。
這些方式讓我不會被當下沖昏頭,也不會讓未來變成沉重的包袱。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一點小反思,給也在掙扎的你
如果你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不夠隨性、不夠規劃、不夠享受……那你不是孤單的。很多人都在這兩個價值觀中打轉,不是你特別迷惘,而是現代生活就是這麼亂七八糟。
但與其想著怎麼完美平衡,不如問自己:「我現在這樣,會讓三年後的自己怎麼看我?」
會覺得你有趣可愛還是覺得你傻到不行?會說聲謝謝還是搖頭歎氣?我現在做很多選擇,都是用這個問題來篩選的。
這樣的生活,雖然不總是完美,但至少更像我們自己。
昨天我才剛花了一筆錢報了課程,學一點完全不實用但我超有興趣的東西。我知道那可能對我的職涯沒幫助,但我就是想學。而我會這麼放心去做這件事,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帳戶裡還有幾個月的安全網、有穩定的副業收入、有清楚的年度目標。
所以,我不是亂衝,是有底氣地享受當下。
如果你也在猶豫該怎麼拿捏「現在」跟「未來」,那我可以偷偷跟你說:你可以兩個都要。真的,不用選邊站。你可以邊喝豆漿邊存退休金,邊看 Netflix 邊寫目標清單,邊當個爽快的人,也邊當個替未來負責的大人。
這樣的生活,雖然不總是完美,但至少更像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