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對提醒神器,人生不再「金魚腦」!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自己像條金魚,記憶只有七秒?重要的事情總是忘得一乾二淨,搞得自己焦頭爛額?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怎麼靠著各種提醒系統,擺脫「金魚腦」的命運,讓生活不再一團亂!
每天忙得團團轉,重要的事總是忘記?別怕,這篇教你用各種提醒系統,輕鬆擺脫「金魚腦」的窘境,讓生活更順暢!
「啊!代誌大條了!」那些年,我們一起忘記的慘痛經驗
說到忘記事情,我可是經驗豐富到可以出一本書了!還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要交期末報告,前一天晚上還信誓旦旦地說要熬夜趕工,結果一回到宿舍,看到電腦旁邊的電動,就忍不住手癢玩了起來。
結果呢?你們也猜到了,一玩就玩到天亮!醒來的時候,看到電腦螢幕上停留在遊戲畫面,瞬間冷汗直流。報告咧?當然是連一個字都沒寫!
那次真的是「代誌大條了」,趕緊打電話跟教授求情,說自己生病了,能不能延後交。教授人很好,勉強答應了,但也狠狠地訓了我一頓。
還有一次,跟朋友約好要一起去聽演唱會,結果我竟然忘記了!等到朋友打電話來問我人咧?我才驚覺自己竟然錯過了這麼重要的約會。
當時真的是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趕緊跟朋友道歉,說自己最近工作太忙,忙到暈頭轉向。朋友雖然嘴巴上說沒關係,但我知道她心裡一定很失望。
這些慘痛的經驗告訴我,光靠自己的腦袋瓜,真的很容易出包!所以,我開始積極尋找各種提醒系統,希望能夠拯救我那岌岌可危的記憶力。
數位時代的救星:各種APP、行事曆、語音助理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提醒工具當然也是琳瑯滿目!我嘗試過各種APP、行事曆、語音助理,發現各有優缺點,就看你怎麼選擇了。
APP提醒:客製化程度高,但訊息容易被淹沒
市面上的提醒APP真的是多到數不清,像是Google Keep、Todoist、Any.do等等,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個人比較喜歡Google Keep,因為它的介面簡潔明瞭,而且可以隨時隨地記錄各種想法和待辦事項。而且它還可以設定提醒時間,時間一到就會跳出通知,讓你不會忘記重要的事情。
Todoist的功能更強大,可以把待辦事項分類、設定優先順序,還可以跟朋友或同事一起協作,非常適合團隊使用。
Any.do的介面設計很漂亮,而且可以跟行事曆同步,讓你一目瞭然地看到每天的行程。
不過,APP提醒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訊息很容易被淹沒在茫茫的通知海之中。如果你的手機每天都收到大量的訊息,很容易忽略掉重要的提醒。
心得分享: 我現在的習慣是,比較重要的事項會用Google Keep設定提醒,比較瑣碎的待辦事項則是用Todoist管理。至於Any.do,我偶爾會拿來看看行程表,但主要還是以Google Keep和Todoist為主。
行事曆:適合排定長期計畫,但彈性較低
行事曆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工具,像是Google Calendar、Apple Calendar等等,都可以設定提醒時間,讓你不會錯過重要的會議或約會。
行事曆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排定長期的計畫,像是專案的截止日期、旅遊的行程等等,都可以事先排入行事曆,讓自己心裡有個底。
不過,行事曆的彈性比較低,不太適合臨時性的提醒。如果你突然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要立刻設定提醒,用APP可能會比較方便。
心得分享: 我通常會把重要的會議、約會、截止日期等等,都排入Google Calendar,這樣就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每天的行程。而且Google Calendar還可以跟其他APP同步,像是Gmail、Google Meet等等,非常方便。
語音助理:解放雙手,但隱私問題令人擔憂
語音助理像是Google Assistant、Siri等等,也可以用來設定提醒。你只要對著手機說:「嘿,Google,明天早上七點叫我起床」,語音助理就會自動設定提醒,非常方便。
語音助理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解放雙手,讓你不用動手就可以設定提醒。而且語音助理還可以跟你對話,讓你感覺好像有一個貼心的秘書在你身邊。
不過,語音助理的隱私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很多人擔心語音助理會偷偷錄下你的對話,然後把資料傳回伺服器。
心得分享: 我偶爾會用Google Assistant設定一些臨時性的提醒,像是提醒自己要喝水、提醒自己要起來走動一下等等。但我不太敢用語音助理記錄太過私密的資訊,畢竟隱私還是很重要滴。
傳統紙本的魅力:手寫的溫度,更能深植腦海
雖然數位工具很方便,但有時候,傳統的紙本提醒反而更有效果。像是手寫的筆記本、便利貼、行事曆等等,都可以幫助你記住重要的事情。
筆記本:隨時記錄靈感,加深印象
筆記本是一個很好的記錄工具,你可以隨時隨地記錄各種想法和靈感。而且手寫的過程,可以加深你的印象,讓你更容易記住重要的事情。
我個人很喜歡用Moleskine的筆記本,因為它的紙質很好,而且設計簡約時尚。我會在筆記本上記錄各種想法、待辦事項、會議紀錄等等。
心得分享: 我每天都會帶著筆記本,隨時記錄各種想法和靈感。有時候,走在路上突然想到一個好點子,就會趕緊拿出筆記本記錄下來。
便利貼:提醒自己,也提醒別人
便利貼是一個很方便的提醒工具,你可以把便利貼貼在電腦螢幕上、冰箱上、門上等等,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重要的事情。
而且便利貼還可以提醒別人,像是你可以把便利貼貼在同事的電腦螢幕上,提醒他要交報告;你也可以把便利貼貼在朋友的門上,提醒他要記得還你錢。
心得分享: 我會在電腦螢幕上貼一些便利貼,提醒自己要喝水、要起來走動一下、要記得回覆信件等等。我還會在冰箱上貼一些便利貼,提醒家人不要忘記買東西。
紙本行事曆:一目瞭然,更有儀式感
紙本行事曆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工具,你可以把重要的會議、約會、截止日期等等,都寫在行事曆上,讓你一目瞭然地看到每天的行程。
而且手寫行事曆的過程,可以讓你更有儀式感,讓你感覺自己是在認真地規劃生活。
心得分享: 我每年都會買一本紙本行事曆,然後把重要的行程都寫在上面。我喜歡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記不同的行程,這樣看起來更清楚。
提醒系統不是萬靈丹:重點在於建立良好習慣
提醒系統雖然可以幫助我們記住重要的事情,但它不是萬靈丹。如果我們沒有建立良好的習慣,再好的提醒系統也沒有用。
定期檢視:確保提醒事項的有效性
我們要定期檢視提醒事項,確保它們仍然有效。有些提醒事項可能已經過期,有些提醒事項可能已經不再重要,我們需要把這些提醒事項刪除,才能保持提醒系統的整潔。
心得分享: 我每個星期天晚上都會花一點時間,檢視一下我的提醒事項。我會把已經完成的事項刪除,把過期的事項更新,把不再重要的事項移除。
建立SOP:讓提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提醒SOP,讓提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像是每天早上起床後,先檢查一下行事曆;每天晚上睡覺前,再確認一下明天的行程。
心得分享: 我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先打開Google Calendar,看看今天有哪些重要的會議或約會。我每天晚上睡覺前,也會再確認一下明天的行程,確保自己不會忘記任何事情。
適時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提醒方式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都不一樣,所以提醒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們要適時調整提醒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提醒方式。
心得分享: 我剛開始使用提醒系統的時候,也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我發現有些方法對我來說很有效,有些方法則完全沒用。所以我不斷地調整我的提醒方式,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的提醒神器組合包:數位與紙本的完美結合
經過多年的實驗和調整,我終於找到了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提醒神器組合包:
- Google Keep: 記錄各種想法和待辦事項,設定重要事項的提醒時間。
- Todoist: 管理瑣碎的待辦事項,分類、設定優先順序。
- Google Calendar: 排定長期的計畫,記錄重要的會議、約會、截止日期。
- Moleskine筆記本: 記錄各種靈感,加深印象。
- 便利貼: 提醒自己,也提醒別人。
- 紙本行事曆: 一目瞭然地看到每天的行程,增加儀式感。
這套組合包結合了數位與紙本的優點,讓我能夠輕鬆應付各種挑戰,擺脫「金魚腦」的命運。
結論:告別「金魚腦」,迎接更有效率的生活
提醒系統不是萬能的,但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時間,提高效率,擺脫「金魚腦」的窘境。只要我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提醒工具,建立良好的習慣,就能夠告別「金魚腦」,迎接更有效率的生活!
所以,還在等什麼?趕快開始尋找你的提醒神器吧!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提醒方式,讓生活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