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廣場不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也不只是歌曲裡的一段旋律,對某些人來說,它是一種遺憾的代名詞,一種未竟之語的哀愁。強者我朋友小瑩就是這樣的例子。
「他說會在布拉格等我,結果,我等到的只有一張沒有署名的明信片。」小瑩拿著那張邊緣有點泛黃的卡片,語氣裡夾著一絲不確定。
那年他們都剛畢業,大學四年像電影一樣閃過。她讀的是德文系,他則是建築系。不同學院的他們,因為一次跨系的電影欣賞課結識。課堂上他坐她旁邊,看電影時他笑點比別人慢半拍,每次全班都笑完了,他才突然「哈哈」一聲,小瑩就因為這點,被他吸引住。
那堂課後的日子,他們一起逃課去看更多歐洲老電影,一起在圖書館找些被塵封的歐洲攝影集。他曾指著其中一張布拉格舊城區的黑白照片對她說:「哪天,我想親眼看看這裡,然後,帶你去。」她沒說話,只是笑了。
畢業後,他要去捷克交換一年,她選擇留在台灣準備研究所考試。原本說好的是,她考完試後,如果順利,也會申請短期遊學去德國,再搭火車去找他。然後,就會在布拉格廣場見面。他說那是一個約定。
「妳真的沒去嗎?」我問她時,她搖搖頭。
「家裡突然出了點事,爸住院,我哪還有心情去什麼遊學?他說沒關係,會等我。」小瑩的眼神有些閃爍,「但等不到了。」
我看著她拿出的那張明信片,照片是一個天色陰沈的廣場,有點模糊的色調,背後的字是印刷體:「Prague is beautiful in November.」沒有署名,沒有句點。連筆跡都不是他習慣用的。
「我那時候每天都收信,想著他會寄點什麼,但就這麼一張,之後再也沒有。」她說這句話時,我們在她家客廳,窗戶沒開,光線有些昏暗。
這件事成為她心裡的一個結,那幾年她只要聽到那首《布拉格廣場》的歌,就會默默轉台。連五月天的《溫柔》她也會跳過,因為那男生曾說:「這首歌,很像我們。」
直到有一次我們一群老同學約去花蓮玩,晚上大家在民宿裡喝酒聊天,有人提議唱KTV,小瑩被拱唱那首《布拉格廣場》。她原本拒絕,後來還是拿起麥克風,唱得很平靜,也沒走音,唱到「我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時,她突然停了兩秒,然後笑了。
那一笑,像是放下了一些東西。
回程的火車上,我坐她旁邊,問她是不是已經不想再等了。她點點頭,說:「人生哪有那麼多要等的事?我現在比較想去布拉格,是為了我自己,而不是他。」
她真的實現了。隔年春天,她一個人去了捷克,也拍了很多照片。她傳了一張站在布拉格廣場上的自拍照給我們,背後是天文鐘,天氣晴朗。她沒說太多,只寫了一句:「這裡真的很美,值得自己來看看。」
她說自己坐在老城廣場的邊緣,聽著廣場中街頭藝人拉著小提琴,音符像風一樣飄過耳邊。她一邊吃著烤香腸,一邊看著天空漸漸轉藍。她說那一刻很平靜,沒有波瀾,也沒有劇烈的情緒起伏,但那就是幸福。
在旅途中,她也遇見了一對從西班牙來的情侶,女孩曾經也在布拉格廣場分手過,但幾年後又回來,遇見了現在的男友。兩人一起旅行,一起重走過去的街道。小瑩說:「人生真的很妙,有時候不是回到原地就會遇見同樣的劇本,而是重新寫出一個更好的版本。」
她回台灣後開始經營部落格,分享旅遊、生活和一些關於放下與重新開始的故事。她的文字裡不再有苦澀,反而多了一種成熟的甜感。
而阿祈呢?後來他也談了幾段戀愛,有的熱烈、有的平淡,但每一段都讓他成長。他常說:「愛情不一定是永遠的,但它教會你的那些事,是跟著你一輩子的。」他現在在當婚禮攝影師,常常站在新人面前,記錄他們的幸福時刻。他說:「每次看到人家在婚禮上落淚,我都會想起自己在演唱會上哭的樣子。」
有一次他拍到一對新人,在婚禮上選播的歌竟然是《布拉格廣場》。他忍不住問:「你們怎麼會選這首?」
新娘說:「因為我們第一次牽手是在布拉格旅行時聽到這首歌的那一刻。」
那時他只是笑了笑,心裡卻暖暖的,彷彿曾經的傷口,忽然被什麼柔軟地蓋住了。
至於佩儀,婚後一年搬到捷克生活,偶爾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她的日常。她會拍夕陽下的查理大橋、聖維特大教堂的剪影、還有家裡窗戶外的貓咪。有一次她寫了一段話:「有些地方是夢開始的地方,有些地方是夢圓滿的地方。對我來說,布拉格兩者皆是。」
她和老公在週末會帶著兒子去公園散步,一邊講捷克語一邊混著中文,她笑說小孩將來可能會用四種語言混著講話。她在布拉格教中文,也開了一家小咖啡店,賣蛋糕和茶。她說:「布拉格人很愛甜點,我剛開始還怕他們不喜歡台式口味,結果芋泥奶酪賣最好。」
這些片段,這些細節,讓布拉格不再只是遠方的夢境,而是真實存在過的故事。
自己一直沒去過布拉格,但聽了這些故事後,反而有一種像是走過那裡的錯覺。也許有一天真的站在那座廣場上時,會忍不住找找,哪裡是小瑩拍照的角度、哪個角落是佩儀婚禮的場地、又或者是哪條街是阿祈曾經走過的悲傷。
愛情、夢想、遺憾、希望,都在布拉格的石板路上留下了腳印。
而每一個人的布拉格,也許不在捷克,而是藏在每一次不說出口的勇氣裡。
學會珍惜那些曾經發生的美好,也學會原諒那些終究沒說出口的話。
因為所有的故事,終究會帶人走到更好的地方——即使那裡,不叫布拉格。
在這裡,我不只分享時間管理的技巧,更分享如何讓每一刻都充滿意義——無論是專注工作的時刻,還是享用美食的片刻,甚至是發呆放空的寶貴時間。
如果你也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如果你也渴望掌握自己的24小時,歡迎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用心咬下每一口生活的蛋餅!
「人生如蛋餅,外酥內軟,配料由你決定。」 —— 蛋餅哥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覺得我人生的哲學,其實是從早餐店老闆娘那邊學來的。
那天我去巷口那家早餐店點了一份起司蛋餅,老闆娘一邊熟練地倒麵糊、一邊哼著五月天的老歌,像在主持一場小型的藝術展覽。她把麵糊倒下去的瞬間,我突然就被那個畫面迷住了。
蛋餅這東西,不就是一層平凡的麵糊,然後慢慢變成金黃酥脆的外皮、裡面包著各種不同的內餡嗎?那不就是人生嗎?
我開始回想自己這幾年,真的就像在煎一張大蛋餅。有的時候火太大,焦掉了;有的時候忘了翻面,整片黏在鍋子上爛掉;有時候太貪心,加了太多料,結果皮破掉、醬也流出來,一團亂。但也有那麼幾次,剛剛好,金黃酥脆、內餡融化,咬下去的瞬間有種幸福感蔓延開來,讓我想要鼓掌說:「我今天,活得不錯。」
我以前是個超級急性子的人,什麼事都想要快、想要馬上看到結果,連煎蛋餅都會因為沒耐心等它成形,就急著翻,結果不是裂就是生。後來發現,煎蛋餅跟人生一樣,都需要等那個「剛剛好」的時機。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超會煎蛋餅,真的,每次週末他自己煎的蛋餅都是我們整層樓的早餐供應商。我曾經問他:「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他說:「你聽,那個聲音會告訴你。」我當時還笑他太神經質,但後來自己真的開始學做之後,才懂什麼叫「經驗會說話」。火候對了、時間對了、心情對了,你會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就像人生中很多選擇一樣,不用逼自己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有一年我剛換工作,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結果沒幾個月我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選錯方向。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像沒熟的蛋餅一樣,軟趴趴又沒有形狀。後來我硬著頭皮撐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我竟然在某個專案裡找到成就感,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回家自己煎了蛋餅,邊吃邊笑,心裡想:「啊,我終於翻面了。」
還有加料這件事也很有趣。你不覺得每個人喜歡的蛋餅口味,超能反映他這個人的性格嗎?我有一個朋友超愛玉米加起司,我常笑他是兒童套餐路線,結果他在生活上也真的超童心,連下雨天都會帶傘泡在雨裡踩水窪。我另一個朋友則只吃原味加胡椒粉,說太多料會破壞餅的純粹,他對生活也真的是極簡主義到一個極致,房間裡連一張椅子都省略。
我自己則是那種心情好會加爆料、心情差吃清淡的類型。有時候我愛加泡菜、有時候愛加肉鬆,完全隨心所欲。就像我生活裡面,也會看狀況加一點刺激、有時候又想回歸平淡。不過後來我也學會,不管加什麼料,最重要的是——那是我當下真正想吃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什麼我才這麼做。
有一次失戀,我朋友來我家陪我,她什麼話都沒說,只默默從背包拿出一袋材料,一邊唱著五月天的垃圾車,一邊在我家的小廚房開始煎蛋餅。她加了我平常不會選的香腸跟蔥花,結果我竟然第一次覺得那味道超搭,那天我吃了一整張。她邊洗鍋邊說:「你這麼愛吃蛋餅,以後心情不好就來找我煎。」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有點想哭,但又忍住了,因為我嘴巴還滿是蛋餅。
從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原來生活不只是自己的選擇,有時候你也需要別人為你加一點你意想不到的料,才會發現新的可能。就像我後來交了一個完全跟我性格相反的對象,原本以為我們根本合不來,結果那段感情卻讓我學會了什麼叫做慢慢磨合。就像你習慣在蛋餅裡加起司,突然有人加了酸菜進來,第一口你會皺眉,第二口你會愣住,第三口你可能就愛上了。
而說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享受這整個過程」。真的,我以前會覺得蛋餅是為了吃飽,人生是為了達成目標,但現在我更在意的是煎蛋餅時那個聲音、香氣、翻面時的成功感、餅皮起鍋時的酥脆聲響,還有吃下去時嘴角上揚的那一秒。
生活也是這樣,有時候你不是為了某個宏大的夢想才努力,而是為了每天那個「我今天也做得不錯」的小確幸。
後來我開始有一點點小小的儀式感,每次煎蛋餅時都會戴上那條很醜但超舒服的圍裙、播自己喜歡的歌單,像在為自己開一場早餐音樂會。有幾次我甚至還煎了兩份蛋餅帶去給朋友,一起坐在公園聊天,邊咬蛋餅邊講八卦,那種時刻比任何昂貴的早午餐還美味。
所以啊,如果你最近覺得生活有點亂、有點焦、有點煩,不如試著自己煎一張蛋餅。不需要太華麗的材料、不用買特別的鍋子,只要有心,有火,有一點耐心,然後加你喜歡的料,就可以煎出屬於你自己的完美早晨。
也許你會發現,那張看起來普通的蛋餅,裡面藏著你一直想找的答案。
一起來吧!有時候,會突然在某個平凡的午後發現,自己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說不上來是哪裡變了,但就是不再那麼容易被情緒左右,也不再一窩蜂地討好所有人。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堅持。這些轉變看似細微,卻是邁向更好的自己最清晰的訊號。
看整篇文章說真的,我以前對蛋餅沒什麼愛,學生時代的早餐大多是便利商店的茶葉蛋配一瓶豆漿,那時候覺得蛋餅太油、太重、吃了會想睡覺,考試都考不好。一直到出社會後,某天被前同事拉去吃了一家藏在巷子裡的蛋餅店,我才對它改觀。那家店超神奇,蛋餅皮自己做的,吃起來酥中帶點嚼勁,加了牽絲起司和大塊香腸,一口下去,瞬間讓我覺得「人生可以這麼簡單就快樂啊」。
看整篇文章陽光灑落在公園的長椅上,映照出一抹熟悉的金黃色。那是她最喜歡的髮色,每隔半年都會精心染製的自然金黃。現在,這抹金色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如同她曾經燦爛的笑容。
她是個有趣的矛盾體。禮貌得體,笑容總是那麼燦爛,彷彿能照亮整個世界。但我知道,在那燦爛的表面下,隱藏著深不見底的黑暗。憂鬱症如同一個無形的枷鎖,時常將她拖入痛苦的深淵。
我們是多年的好友。在她開心的日子裡,我們會一起逛街、看電影,她會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最新染的髮色。”看!這次的金色是不是很自然?”她會這樣問,眼裡閃爍著期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