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蛋餅哥

告別金魚腦!這幾招筆記術,讓你重要資訊像刻在腦海裡一樣!

讓重要資訊不再溜走,隨時隨地都能輕鬆找到,把筆記變成你的超強記憶外掛!

前言:誰沒當過筆記本黑洞受害者?

說到筆記,各位是不是跟我一樣,從小到大寫了無數本?從上課抄筆記,到工作開會紀錄,厚厚一疊,看起來超有成就感,但實際上呢?真正需要用的時候,根本找不到!

每次急著找某個重要資訊,翻遍所有筆記本,就像在大海撈針,最後不是放棄,就是花大把時間重找資料。這種感覺,真的讓人超崩潰!相信不少朋友都有這種慘痛經驗吧?

所以啦,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聊聊,怎麼擺脫這種「筆記本黑洞」的命運,讓你的筆記不只是好看,而是真正能夠幫助你,把重要資訊變成你的超強外掛,隨時隨地都能輕鬆取用!

第一招:告別流水帳!筆記要「刻意加工」才有用

很多人寫筆記,都只是把聽到的、看到的,原封不動地抄下來。這樣做,當然很快,但效果也很差。因為這種筆記,就像流水帳一樣,缺乏重點,事後要回憶,根本想不起來。

所以,筆記一定要「刻意加工」!

什麼是「刻意加工」?簡單來說,就是你在抄筆記的同時,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把資訊轉換成自己容易理解的方式。

比如說,上課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大堆理論,你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重點整理出來,用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或是畫個圖表,幫助自己記憶。

開會的時候,除了記錄會議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你可以針對會議的結論,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是思考如何把會議的內容,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上。

我自己以前就是個超愛流水帳筆記的人,上課猛抄,回家就忘光光。後來我發現,把老師講的重點,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解釋一遍,甚至用一些搞笑的例子來幫助記憶,效果真的差超多!不只記得更牢,而且也更能理解老師的觀念。

所以啦,下次寫筆記的時候,記得要「刻意加工」,讓你的筆記不只是記錄,更是思考和學習的過程。

第二招:善用「關鍵字」和「符號」,讓筆記一目瞭然

筆記寫了一大堆,但卻找不到重點,也是很多人的困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善用「關鍵字」和「符號」。

「關鍵字」就是筆記的核心詞彙,能夠快速抓住筆記的重點。你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底線、粗體等等,來標記關鍵字,讓它在筆記中跳脫出來。

「符號」則是簡潔明瞭的表達方式,可以代替冗長的文字,節省筆記空間,也能讓筆記更生動有趣。比如說,你可以用箭頭表示因果關係,用星號表示重要事項,用問號表示疑問等等。

我自己很喜歡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寫筆記,紅色代表重點,藍色代表補充說明,綠色代表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筆記看起來就很有層次,而且也更容易找到重點。

另外,我也很常用一些簡單的符號,比如說,畫一個燈泡,代表靈光一閃的想法;畫一個放大鏡,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畫一個驚嘆號,代表重要的提醒等等。這些符號,不僅讓筆記更生動,而且也能幫助我快速回憶筆記的內容。

善用「關鍵字」和「符號」,可以讓你的筆記更有條理,更容易閱讀,也能更快找到你需要的資訊。

第三招:建立「索引」和「連結」,讓筆記變成知識庫

如果你有很多筆記本,或是數位筆記,建立「索引」和「連結」就非常重要。

「索引」就像書籍的目錄一樣,可以讓你快速找到筆記中特定主題的內容。你可以把筆記本的每一頁,或是數位筆記的每一個頁面,標上編號,然後在索引中記錄每個主題所在的頁碼或連結。

「連結」則可以把不同筆記本或數位筆記中的相關內容串聯起來,讓你更容易看到不同資訊之間的關聯性。

我自己很喜歡用數位筆記軟體,因為它可以很方便地建立索引和連結。我會把每個筆記本,按照不同的主題分類,然後在每個筆記本中,建立索引,記錄每個頁面的內容。

如果我在不同的筆記本中,發現有相關的內容,我會用連結把它們串聯起來。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很方便地在不同的筆記本之間切換,看到不同資訊之間的關聯性。

建立「索引」和「連結」,可以讓你的筆記不再是孤立的文件,而是變成一個有組織、有系統的知識庫,讓你更容易找到你需要的資訊,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資訊之間的關聯性。

第四招:定期「回顧」和「整理」,讓筆記持續進化

筆記寫完就丟在一邊,是很多人的通病。這樣做,筆記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為筆記的目的,不只是記錄資訊,更是要幫助我們理解和記憶資訊。

所以,一定要定期「回顧」和「整理」筆記。

「回顧」就是定期翻閱之前的筆記,回憶筆記的內容,加深對資訊的印象。你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比如說,通勤的時候、睡覺前等等,翻閱一下筆記。

「整理」就是把筆記重新整理一遍,把不重要的內容刪除,把重要的內容補充,把筆記的結構優化。你可以把不同筆記本或數位筆記中的相關內容整合起來,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我自己習慣每週回顧一次筆記,看看這週學了哪些新東西,做了哪些新的嘗試。我會把筆記中最重要的內容,整理成一份簡報,然後跟同事分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加深自己對資訊的印象,也能幫助同事了解我的工作內容。

定期「回顧」和「整理」筆記,可以讓你的筆記持續進化,不斷更新,讓你對資訊的理解更深入,記憶更牢固。

第五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讓筆記事半功倍

現在有很多不同的筆記工具,從傳統的筆記本,到數位筆記軟體,應有盡有。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筆記工具,才能讓筆記事半功倍。

如果你喜歡手寫的感覺,傳統的筆記本當然是不錯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不同尺寸、不同材質的筆記本,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如果你喜歡數位化的筆記方式,有很多數位筆記軟體可以選擇。比如說,Evernote、Notion、OneNote等等。這些軟體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你可以試用一下,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

我自己很喜歡用Notion,因為它功能非常強大,可以做筆記、建立資料庫、管理專案等等。我可以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Notion上,非常方便。

選擇筆記工具,最重要的是,要考慮自己的需求和習慣。不要盲目追求流行的工具,而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能讓筆記真正幫助你。

心得筆記是投資自己的最佳方式

寫筆記,就像投資自己一樣。你投入時間和精力,把資訊記錄下來,整理好,然後定期回顧,加深印象。這些努力,都會在未來回報給你。

當你需要某個資訊的時候,只要翻閱一下筆記,就能快速找到,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從筆記中找到靈感,找到解決方案。

所以,不要把寫筆記當成一件苦差事,而是要把它當成一種投資自己的方式。只要你用心寫筆記,你會發現,筆記帶來的價值,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擺脫「筆記本黑洞」的命運,讓筆記成為你的超強外掛,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26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