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餅哥

這輩子大概就只能這樣了吧

阿謙一直都覺得,自己這輩子大概就只能這樣了吧。

住在台北市景美那排老舊公寓的五樓,沒有電梯,每天上上下下的樓梯彷彿是他日復一日對生活的妥協。他今年三十歲,待在一家網路媒體公司做社群小編,薪水說得出口的話,大概連他媽都會叫他趕快辭職去考公務員。

但他不討厭現在的工作,真的不討厭。雖然每天都在想「怎麼還不下班」,但其實他偷偷喜歡那種寫文案爆紅時的快感。那是一種,就算只有三十秒,也會讓他覺得自己是個「有點厲害」的大人。

「你又在想爆紅的事情了吼?」他的同事阿嘉伸頭從隔壁座位探過來。

「怎樣?我有臉寫出『新北耍廢指南』破十萬讚,你羨慕啊?」

「羨慕啊。」阿嘉翻白眼,「但我更羨慕你居然還活著。我被你的稿氣到頭都禿了。」

「禿就禿啊,頭髮會掉,文章不能爛。」阿謙回得俐落,語氣中帶著一點他自己都沒發現的驕傲。

不過他也知道,這種「小確幸」其實不會撐太久。每一次按讚破萬的文案背後,都是無數個夜晚他在電腦前面看著滑鼠發呆的無助。

「你有想過你想做什麼嗎?」有一天晚上,他問阿嘉。

兩人坐在象山上,看著台北101在遠方閃閃發亮。那是一個突然涼起來的晚上,風有點冷,但城市的燈光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

「我想開一間店。」阿嘉說,「那種賣二手書跟咖啡的小書店。」

「喔,然後虧錢?」

「最好是喔。」阿嘉笑了,「你呢?」

阿謙沉默了一會。

「我想拍紀錄片。」

「你不是小編嗎?」

「所以才只是『想』啊。」

這句話他說得太平淡,平淡到連風都沒多吹一下。

那天回家之後,阿謙開始反覆想起那句「我想拍紀錄片」。他不確定這個想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某次在 YouTube 上亂滑時看到一部關於夜市攤販的短片,也許是某次搭捷運時聽到一位阿嬤對孫子說:「以前我們萬華多熱鬧喔。」他就是對這種「台北的細節」有種說不出的偏執。

於是他做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決定——請一個月無薪假。

「你瘋了嗎?」主管的聲音差點飆破耳膜。

「不是辭職啦,就一個月而已,我想試試拍紀錄片。」

「你有拍過東西嗎?」

「有拍過你睡著打呼的影片算嗎?」

主管瞪了他十秒鐘,然後嘆氣:「你這次回來如果帶作品給我,我幫你爭取內部轉職機會。」

就這樣,阿謙背起相機,開始了他的「台北小人物紀錄企劃」。

他從萬華開始。不是因為那裡特別好拍,而是因為他阿公年輕時就是在華西街賣炒米粉的。他走進那條昏黃老舊的街,聽見雞捲店的老闆娘跟旁邊的攤販抱怨:

「昨天又停電欸,我那冰箱要壞了啦!」

「妳都還在賣?我以為妳收了欸。」

「我兒子不讓我收,他說我收了回家會無聊到死。」

阿謙問:「我可以訪問妳嗎?」

老闆娘上下打量他,笑說:「你不要偷拍我胖胖的臉就好。」

從萬華的老攤商、到松山的便當大叔,再到北投的一位退休公車司機,他每天就騎著他的老機車,一路紀錄著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沒有太高級的器材,有時候連收音都被風吹得亂七八糟,但他每拍完一個人,就更確定一件事——這城市,真的很有人味。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在通化夜市擦桌子的阿嬤,她坐在攤位邊吃著小籠包。

「阿嬤,我可以拍你一下嗎?」

「拍什麼啦,我又不是明星。」

「但我覺得你比明星還精彩。」

阿嬤看著他笑了,然後慢慢說起她從十七歲開始賣臭豆腐的故事。故事中有被騙錢的淚水、有颱風夜被吹翻攤車的恐懼,也有一次,她把最後五十元拿去買給孫子一碗滷肉飯的溫柔。

那段訪談結束後,阿謙忍不住紅了眼眶。

「你哭什麼啦?」阿嬤拍拍他,「你太年輕了,眼淚不要亂用。」

回家的路上,台北的燈光變得比平常還溫柔。

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他剪輯了三支影片,一支關於萬華夜市、 一支關於北投退休司機,另一支則是關於一位在信義區跳廣場舞的阿姨。

「她說,跳舞是她最後的快樂。」

他把影片交給主管的那一刻,雙手都是汗。

結果三天後,公司官方 YouTube 上傳了那支萬華的紀錄片,竟然在一天內突破五十萬觀看。

「這麼多?」阿嘉衝進他座位區,「你是不是有下廣告?」

「我連吃飯錢都快沒了,哪來的錢下廣告?」

留言區滿滿是「謝謝你記錄這些人」、「這才是我認識的台北」、「邊看邊哭」等等。

那晚他們一群人跑去通化街喝啤酒。

「所以你現在怎樣,打算辭職當紀錄片導演了嗎?」阿嘉問。

「其實我不知道。」他笑笑地說,「但我知道我想繼續拍。」

於是他開始接案子,接學校、接公益團體、接小型品牌。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怎麼收音、怎麼調色、怎麼跟陌生人開口聊天。他拍過一對在新生南路結婚六十年的老夫妻,也拍過一位每天都在中山站跳街舞的街友。

每一段故事,都讓他感覺自己活得更完整。

幾年後,有一部他拍的微紀錄片入圍了金穗獎,他穿著自己買的第一套西裝站在頒獎典禮上,聽著主持人唸出:「最佳紀錄短片入圍作品——《城市的背影》導演,陳謙。」

他低頭看著手上的麥克風,竟然有點想哭。

後來他還是回到台北,住在另一棟同樣沒電梯的公寓五樓。

只是這次,他每天爬樓梯時,心裡想的不是「我是不是沒用」,而是:「今天又會遇到誰?」

他在自己的頻道上寫了一段話:「台北不是只有101和網美咖啡店,它是一碗二十年的陽春麵,是一個雨天沒撐傘的便當阿姨,是一個不被看見的笑容。只要你肯看,其實這城市一直都很溫暖。」

故事沒什麼戲劇性的大高潮,沒有天降機會,沒有一夜成名。只有一個人,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裡,慢慢把生活活得像夢一樣。

這夢不會醒,因為它本來就不是夢。


就是現在!加入就有希望

加入蛋餅哥的生活革命

在這裡,我不只分享時間管理的技巧,更分享如何讓每一刻都充滿意義——無論是專注工作的時刻,還是享用美食的片刻,甚至是發呆放空的寶貴時間。

如果你也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如果你也渴望掌握自己的24小時,歡迎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用心咬下每一口生活的蛋餅!

「人生如蛋餅,外酥內軟,配料由你決定。」 —— 蛋餅哥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覺得我人生的哲學,其實是從早餐店老闆娘那邊學來的。

那天我去巷口那家早餐店點了一份起司蛋餅,老闆娘一邊熟練地倒麵糊、一邊哼著五月天的老歌,像在主持一場小型的藝術展覽。她把麵糊倒下去的瞬間,我突然就被那個畫面迷住了。

蛋餅這東西,不就是一層平凡的麵糊,然後慢慢變成金黃酥脆的外皮、裡面包著各種不同的內餡嗎?那不就是人生嗎?

我開始回想自己這幾年,真的就像在煎一張大蛋餅。有的時候火太大,焦掉了;有的時候忘了翻面,整片黏在鍋子上爛掉;有時候太貪心,加了太多料,結果皮破掉、醬也流出來,一團亂。但也有那麼幾次,剛剛好,金黃酥脆、內餡融化,咬下去的瞬間有種幸福感蔓延開來,讓我想要鼓掌說:「我今天,活得不錯。」

我以前是個超級急性子的人,什麼事都想要快、想要馬上看到結果,連煎蛋餅都會因為沒耐心等它成形,就急著翻,結果不是裂就是生。後來發現,煎蛋餅跟人生一樣,都需要等那個「剛剛好」的時機。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超會煎蛋餅,真的,每次週末他自己煎的蛋餅都是我們整層樓的早餐供應商。我曾經問他:「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他說:「你聽,那個聲音會告訴你。」我當時還笑他太神經質,但後來自己真的開始學做之後,才懂什麼叫「經驗會說話」。火候對了、時間對了、心情對了,你會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就像人生中很多選擇一樣,不用逼自己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有一年我剛換工作,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結果沒幾個月我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選錯方向。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像沒熟的蛋餅一樣,軟趴趴又沒有形狀。後來我硬著頭皮撐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我竟然在某個專案裡找到成就感,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回家自己煎了蛋餅,邊吃邊笑,心裡想:「啊,我終於翻面了。」

還有加料這件事也很有趣。你不覺得每個人喜歡的蛋餅口味,超能反映他這個人的性格嗎?我有一個朋友超愛玉米加起司,我常笑他是兒童套餐路線,結果他在生活上也真的超童心,連下雨天都會帶傘泡在雨裡踩水窪。我另一個朋友則只吃原味加胡椒粉,說太多料會破壞餅的純粹,他對生活也真的是極簡主義到一個極致,房間裡連一張椅子都省略。

我自己則是那種心情好會加爆料、心情差吃清淡的類型。有時候我愛加泡菜、有時候愛加肉鬆,完全隨心所欲。就像我生活裡面,也會看狀況加一點刺激、有時候又想回歸平淡。不過後來我也學會,不管加什麼料,最重要的是——那是我當下真正想吃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什麼我才這麼做。

有一次失戀,我朋友來我家陪我,她什麼話都沒說,只默默從背包拿出一袋材料,一邊唱著五月天的垃圾車,一邊在我家的小廚房開始煎蛋餅。她加了我平常不會選的香腸跟蔥花,結果我竟然第一次覺得那味道超搭,那天我吃了一整張。她邊洗鍋邊說:「你這麼愛吃蛋餅,以後心情不好就來找我煎。」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有點想哭,但又忍住了,因為我嘴巴還滿是蛋餅。

從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原來生活不只是自己的選擇,有時候你也需要別人為你加一點你意想不到的料,才會發現新的可能。就像我後來交了一個完全跟我性格相反的對象,原本以為我們根本合不來,結果那段感情卻讓我學會了什麼叫做慢慢磨合。就像你習慣在蛋餅裡加起司,突然有人加了酸菜進來,第一口你會皺眉,第二口你會愣住,第三口你可能就愛上了。

而說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享受這整個過程」。真的,我以前會覺得蛋餅是為了吃飽,人生是為了達成目標,但現在我更在意的是煎蛋餅時那個聲音、香氣、翻面時的成功感、餅皮起鍋時的酥脆聲響,還有吃下去時嘴角上揚的那一秒。

生活也是這樣,有時候你不是為了某個宏大的夢想才努力,而是為了每天那個「我今天也做得不錯」的小確幸。

後來我開始有一點點小小的儀式感,每次煎蛋餅時都會戴上那條很醜但超舒服的圍裙、播自己喜歡的歌單,像在為自己開一場早餐音樂會。有幾次我甚至還煎了兩份蛋餅帶去給朋友,一起坐在公園聊天,邊咬蛋餅邊講八卦,那種時刻比任何昂貴的早午餐還美味。

所以啊,如果你最近覺得生活有點亂、有點焦、有點煩,不如試著自己煎一張蛋餅。不需要太華麗的材料、不用買特別的鍋子,只要有心,有火,有一點耐心,然後加你喜歡的料,就可以煎出屬於你自己的完美早晨。

也許你會發現,那張看起來普通的蛋餅,裡面藏著你一直想找的答案。

一起來吧!
過上更自律的新生活
每當新的一年到來,我總是會想著要設定一些新的目標,無論是健身、學習新技能,還是簡單地想過上更有秩序的生活。其實,回顧過去幾年的自己,我才發現,最能持久的改變不是那些動輒上千字的計劃,而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卻能深遠影響的習慣。這些小小的改變逐漸地積累起來,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些改變,也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衡和滿足感。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厲害」?
是在職場上呼風喚雨、說一句話就能讓團隊動起來的人?還是看起來過得雲淡風輕、其實內在堅定得不得了的人?走過幾段職涯、接觸過各種人之後,越來越相信一件事:一個人真正的實力,不一定會馬上表現在他的工作上,但一定會悄悄藏在他的生活裡。尤其是那些下班後還能活出節奏、活出秩序、活出動能的人,不管表面多低調,其實都擁有驚人的潛力。

如何讓夢想不再只是夢想
夢想這個詞,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意涵。它可能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一段理想的關係、甚至是一個與世界相連的遠大目標。夢想是那個我們心中深深渴望的東西,總是讓人心跳加速,眼中閃著光。然而,回頭想想,我曾經也以為自己離夢想很遠,甚至覺得有些夢想永遠無法實現。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夢想不夠真實,而是因為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去實現它。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有時候,會突然在某個平凡的午後發現,自己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說不上來是哪裡變了,但就是不再那麼容易被情緒左右,也不再一窩蜂地討好所有人。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堅持。這些轉變看似細微,卻是邁向更好的自己最清晰的訊號。

看整篇文章
一高還有一高高
當我第一次聽到「人生如蛋餅」這句話時,我以為是哪個深夜饑腸轆轆的朋友在便利商店前說的幹話,結果越想越有道理。你不覺得嗎?蛋餅這東西,外皮酥酥脆脆,裡面可以包你喜歡的任何東西,從最基本的蛋,到加肉鬆、玉米、起司、九層塔,甚至還有人加泡菜、蔥花、蔬菜、蘿蔔糕……簡直比人生選項還多。最重要的是,每一份蛋餅,不管長得怎樣、味道怎樣,最終都能讓人感到滿足。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事。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說真的,我以前對蛋餅沒什麼愛,學生時代的早餐大多是便利商店的茶葉蛋配一瓶豆漿,那時候覺得蛋餅太油、太重、吃了會想睡覺,考試都考不好。一直到出社會後,某天被前同事拉去吃了一家藏在巷子裡的蛋餅店,我才對它改觀。那家店超神奇,蛋餅皮自己做的,吃起來酥中帶點嚼勁,加了牽絲起司和大塊香腸,一口下去,瞬間讓我覺得「人生可以這麼簡單就快樂啊」。

看整篇文章
為什麼24小時都要好好過日子?
生活不只是生存,更是一種藝術。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是深夜的寧靜時刻,每個時段都蘊含著無限可能。我們相信,只要用心設計,24小時足以讓你工作高效、休閒愜意、關係和諧、身心健康。

你真正需要的,其實沒那麼多
有次去朋友家幫忙整理,原本只是想順手幫他們清個角落,沒想到竟然打開了驚人的「庫存倉庫」。各種保健食品、洗髮精、牙膏、面膜、餅乾、泡麵……重複購買的物品堆了一櫃又一櫃,有些甚至早就過期,連塑膠膜都還沒拆開。這些東西就這樣靜靜佔據空間,也默默侵蝕著錢包。

當孤單變成習慣
有時候,寂寞像一個無形的影子,總是悄悄地跟隨著你。它不需要聲音,也不需要實體的存在,但當它出現時,你會明顯地感受到它的重量,甚至感覺到有些喘不過氣來。曾經我也無數次感受到這種無法逃避的孤單,仿佛每一個呼吸都和寂寞緊緊相連。無論是在人群中,還是在獨自一人的時光裡,它都悄悄地纏繞在身邊,無法抹去。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金色陽光下的承諾

陽光灑落在公園的長椅上,映照出一抹熟悉的金黃色。那是她最喜歡的髮色,每隔半年都會精心染製的自然金黃。現在,這抹金色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如同她曾經燦爛的笑容。
金色陽光下的承諾

她是個有趣的矛盾體。禮貌得體,笑容總是那麼燦爛,彷彿能照亮整個世界。但我知道,在那燦爛的表面下,隱藏著深不見底的黑暗。憂鬱症如同一個無形的枷鎖,時常將她拖入痛苦的深淵。
我們是多年的好友。在她開心的日子裡,我們會一起逛街、看電影,她會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最新染的髮色。”看!這次的金色是不是很自然?”她會這樣問,眼裡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