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你需要的時候,他總會在。
這句話,真的很打動我。看起來簡單,但其實道出了友情最深沉的模樣。這些年來,我愈來愈明白,真正的朋友不是天天噓寒問暖、手機訊息排滿整個聊天室,而是在你最需要的時候,他總是默默出現、陪你走過低谷、安靜地支持著你。
我記得年輕時,我總以為,好友就是要無時無刻都黏在一起。高中時期,我和一個要好的朋友幾乎每天膩在一起,上課坐隔壁、下課一起去福利社、放學一起回家、晚上還要視訊聊天。那時候我們以為,這就是永遠的友情。可惜,畢業後我們進入不同的大學、交了不同的朋友,聯絡也漸漸少了,當時我心裡還有些失落,覺得這段友情是不是變淡了,是不是彼此不在乎了。
但幾年後的某一天,我失戀了,一個人躲在宿舍裡,手機滑了又放,放了又滑,最後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打給了她。她什麼都沒問,就說:「我來找你。」那天晚上,她坐了兩個小時的火車到我住的城市,我們沒有太多安慰的話,只是在夜裡散步,吃了碗熱呼呼的牛肉麵。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原來友情不是看誰每天跟你說話,而是看誰願意在你最無助的時候,跨越一切來陪你。
還有一個朋友,我們是國小同學,後來一路到了高中才又在補習班碰面。說起來,我們其實很少聯絡,有時候一年也不一定講一次話。但他是我人生裡非常特別的一位存在。大學畢業後我陷入一段很不快樂的職場生活,每天都覺得被掏空。某天我在社群平台上隱晦地寫了一句:「好像一直在消耗,卻沒人看得見。」沒想到他立刻私訊我,說:「出來走走吧,我在附近。」
當下我非常驚訝,因為他平常幾乎從不在社群上互動,也從沒主動找我。但那天我們見面後,他聽我傾訴了好多心裡的話,他沒有給我什麼建議,只有一句:「你值得更好的,不要讓自己委屈太久。」這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後來我也真的辭職,選擇了一條雖然辛苦但更有希望的路。
那種不在你身邊,但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現身的朋友,其實才是真正讓人無比安心的存在。因為他不求回報,不計較頻率,不強求彼此黏著,而是真心希望你過得好。
我想起我媽有個老朋友,兩人是小學同學,後來各自結婚、有家庭、搬到不同城市,聯絡很少。但去年我外婆生病住院,那位阿姨第一時間搭車回來,連夜趕到醫院陪著我媽守夜。她說:「雖然我們不常聯絡,但我知道妳現在需要我。」我媽當下哭了出來,後來回家跟我說:「有些友情,真的是用時間證明的。」
也因為這些經歷,我開始反思自己對朋友的期待。以前我很在意聯絡頻率,會在意誰回我訊息比較慢,誰已讀不回,誰總是我主動。我會鑽牛角尖,甚至默默在心裡打分數,把一些朋友劃入「不再親近」的分類。
但後來我開始思考,我是不是太在意表面了?是不是忽略了,有些人只是表達方式不同?有些朋友,雖然不會天天聯絡你,但他一直默默為你保留位置。比如某次我生日,沒想到幾年沒聯絡的大學同學寄了張手寫卡片給我,她說:「我一直都有在關注你的生活,雖然沒說出口,但我真的替你開心。」當下我超感動,也有些自責,原來對方心裡有我,只是我沒看見。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有些人天天出現在你面前,但當你真正難過時,他們可能會突然沉默;而有些人平時悄無聲息,卻會在你需要時義無反顧地陪著你。這讓我開始學會珍惜那些「不常見,但很真」的朋友。
我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她的個性內向,不擅長表達感情,我們長大後各自忙於生活,聯絡也很少。但有一年我家遭遇了一場變故,我爸突然生病住院,我整個人陷入崩潰邊緣。那時我不知道怎麼求救,也不想讓太多人知道。但她居然悄悄寄來一箱補品,還附上一張紙條:「不知道怎麼安慰你,只希望你們平安。」那時我一邊拆箱一邊掉眼淚,我知道,這就是她的方式。
我也開始理解,有些朋友的陪伴不在話語,而在行動裡;不在表面熱絡,而在心底牽掛。不是所有關心都要透過語言表達,有些默默的付出其實更讓人感動。
現在的我,比起以前,更懂得放下「朋友就要天天聯絡」的執念。我學會了尊重每段友情的樣貌,也學會了不再用回覆速度來判斷一段關係的好壞。因為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沉默而走遠,也不會因為距離而疏離。
我開始學會主動聯繫那些我真正在乎的人,不是因為責任,而是因為珍惜。有時候我會突然想到誰,就發一條訊息給對方,說句「你還好嗎?」這些看似平凡的問候,往往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更重要的是,我也開始努力成為那個「會在你需要時出現」的人。朋友低潮時,我會主動打電話;朋友家人生病,我會幫忙找資源;朋友工作遇困難,我願意聆聽與支持。因為我知道,我曾經也被這樣溫柔地接住過,而我也希望把這份溫暖延續下去。
人生其實不需要太多朋友,但需要幾個真的懂你的人。那些在你風光時不巴結你,在你低潮時不離不棄的人,那些在你最落魄時依然看見你的價值的人,那些即使一陣子沒見面,重逢時依然親切自然的人,就是值得用一生去珍惜的朋友。
我想,每個人生命中都應該有這樣一位朋友——不是天天聯絡,卻總在你最脆弱時給你力量;不是隨時出現在動態裡,但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及時現身。這樣的朋友,也許不多,但卻最真、最深、最難得。
而我們,也應該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不要害怕沉默,不要害怕距離,不要害怕太久沒聯絡。重要的是,當朋友需要你時,你是否願意毫不猶豫地說:「我在這裡。」
這份願意「在你需要時出現」的心意,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也不是每段關係都能承載的。但如果你有幸擁有,請好好珍惜;如果你有能力給予,也請勇敢付出。
因為這個世界上,太多人在表面上熱鬧無比,內心卻孤單寂寞;太多人擁有成群結隊的朋友,卻在難過時找不到一個可以講話的人。所以,當你找到那個願意為你撐傘的人,不要讓他從你生命裡悄悄流走。
最後,我想說——願我們都能在關鍵時刻被人記得,也願我們都有能力記得別人;願我們都能在需要時有人陪伴,也願我們都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光。
友情的美好不在於熱絡,而在於深刻;不在於頻繁,而在於及時。真正的關心,不是天天聯絡,而是你需要的時候,他總會在。這樣的朋友,不多,但最真,也是最值得珍惜一生的存在。
在這裡,我不只分享時間管理的技巧,更分享如何讓每一刻都充滿意義——無論是專注工作的時刻,還是享用美食的片刻,甚至是發呆放空的寶貴時間。
如果你也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如果你也渴望掌握自己的24小時,歡迎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用心咬下每一口生活的蛋餅!
「人生如蛋餅,外酥內軟,配料由你決定。」 —— 蛋餅哥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覺得我人生的哲學,其實是從早餐店老闆娘那邊學來的。
那天我去巷口那家早餐店點了一份起司蛋餅,老闆娘一邊熟練地倒麵糊、一邊哼著五月天的老歌,像在主持一場小型的藝術展覽。她把麵糊倒下去的瞬間,我突然就被那個畫面迷住了。
蛋餅這東西,不就是一層平凡的麵糊,然後慢慢變成金黃酥脆的外皮、裡面包著各種不同的內餡嗎?那不就是人生嗎?
我開始回想自己這幾年,真的就像在煎一張大蛋餅。有的時候火太大,焦掉了;有的時候忘了翻面,整片黏在鍋子上爛掉;有時候太貪心,加了太多料,結果皮破掉、醬也流出來,一團亂。但也有那麼幾次,剛剛好,金黃酥脆、內餡融化,咬下去的瞬間有種幸福感蔓延開來,讓我想要鼓掌說:「我今天,活得不錯。」
我以前是個超級急性子的人,什麼事都想要快、想要馬上看到結果,連煎蛋餅都會因為沒耐心等它成形,就急著翻,結果不是裂就是生。後來發現,煎蛋餅跟人生一樣,都需要等那個「剛剛好」的時機。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超會煎蛋餅,真的,每次週末他自己煎的蛋餅都是我們整層樓的早餐供應商。我曾經問他:「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他說:「你聽,那個聲音會告訴你。」我當時還笑他太神經質,但後來自己真的開始學做之後,才懂什麼叫「經驗會說話」。火候對了、時間對了、心情對了,你會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面,就像人生中很多選擇一樣,不用逼自己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有一年我剛換工作,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結果沒幾個月我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選錯方向。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像沒熟的蛋餅一樣,軟趴趴又沒有形狀。後來我硬著頭皮撐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我竟然在某個專案裡找到成就感,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回家自己煎了蛋餅,邊吃邊笑,心裡想:「啊,我終於翻面了。」
還有加料這件事也很有趣。你不覺得每個人喜歡的蛋餅口味,超能反映他這個人的性格嗎?我有一個朋友超愛玉米加起司,我常笑他是兒童套餐路線,結果他在生活上也真的超童心,連下雨天都會帶傘泡在雨裡踩水窪。我另一個朋友則只吃原味加胡椒粉,說太多料會破壞餅的純粹,他對生活也真的是極簡主義到一個極致,房間裡連一張椅子都省略。
我自己則是那種心情好會加爆料、心情差吃清淡的類型。有時候我愛加泡菜、有時候愛加肉鬆,完全隨心所欲。就像我生活裡面,也會看狀況加一點刺激、有時候又想回歸平淡。不過後來我也學會,不管加什麼料,最重要的是——那是我當下真正想吃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什麼我才這麼做。
有一次失戀,我朋友來我家陪我,她什麼話都沒說,只默默從背包拿出一袋材料,一邊唱著五月天的垃圾車,一邊在我家的小廚房開始煎蛋餅。她加了我平常不會選的香腸跟蔥花,結果我竟然第一次覺得那味道超搭,那天我吃了一整張。她邊洗鍋邊說:「你這麼愛吃蛋餅,以後心情不好就來找我煎。」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有點想哭,但又忍住了,因為我嘴巴還滿是蛋餅。
從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原來生活不只是自己的選擇,有時候你也需要別人為你加一點你意想不到的料,才會發現新的可能。就像我後來交了一個完全跟我性格相反的對象,原本以為我們根本合不來,結果那段感情卻讓我學會了什麼叫做慢慢磨合。就像你習慣在蛋餅裡加起司,突然有人加了酸菜進來,第一口你會皺眉,第二口你會愣住,第三口你可能就愛上了。
而說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享受這整個過程」。真的,我以前會覺得蛋餅是為了吃飽,人生是為了達成目標,但現在我更在意的是煎蛋餅時那個聲音、香氣、翻面時的成功感、餅皮起鍋時的酥脆聲響,還有吃下去時嘴角上揚的那一秒。
生活也是這樣,有時候你不是為了某個宏大的夢想才努力,而是為了每天那個「我今天也做得不錯」的小確幸。
後來我開始有一點點小小的儀式感,每次煎蛋餅時都會戴上那條很醜但超舒服的圍裙、播自己喜歡的歌單,像在為自己開一場早餐音樂會。有幾次我甚至還煎了兩份蛋餅帶去給朋友,一起坐在公園聊天,邊咬蛋餅邊講八卦,那種時刻比任何昂貴的早午餐還美味。
所以啊,如果你最近覺得生活有點亂、有點焦、有點煩,不如試著自己煎一張蛋餅。不需要太華麗的材料、不用買特別的鍋子,只要有心,有火,有一點耐心,然後加你喜歡的料,就可以煎出屬於你自己的完美早晨。
也許你會發現,那張看起來普通的蛋餅,裡面藏著你一直想找的答案。
一起來吧!有時候,會突然在某個平凡的午後發現,自己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說不上來是哪裡變了,但就是不再那麼容易被情緒左右,也不再一窩蜂地討好所有人。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堅持。這些轉變看似細微,卻是邁向更好的自己最清晰的訊號。
看整篇文章說真的,我以前對蛋餅沒什麼愛,學生時代的早餐大多是便利商店的茶葉蛋配一瓶豆漿,那時候覺得蛋餅太油、太重、吃了會想睡覺,考試都考不好。一直到出社會後,某天被前同事拉去吃了一家藏在巷子裡的蛋餅店,我才對它改觀。那家店超神奇,蛋餅皮自己做的,吃起來酥中帶點嚼勁,加了牽絲起司和大塊香腸,一口下去,瞬間讓我覺得「人生可以這麼簡單就快樂啊」。
看整篇文章陽光灑落在公園的長椅上,映照出一抹熟悉的金黃色。那是她最喜歡的髮色,每隔半年都會精心染製的自然金黃。現在,這抹金色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如同她曾經燦爛的笑容。
她是個有趣的矛盾體。禮貌得體,笑容總是那麼燦爛,彷彿能照亮整個世界。但我知道,在那燦爛的表面下,隱藏著深不見底的黑暗。憂鬱症如同一個無形的枷鎖,時常將她拖入痛苦的深淵。
我們是多年的好友。在她開心的日子裡,我們會一起逛街、看電影,她會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最新染的髮色。”看!這次的金色是不是很自然?”她會這樣問,眼裡閃爍著期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