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爆炸?用「標籤分類大法」拯救你的阿雜人生!
讓任務像山一樣堆積如山?別怕,這篇文章教你用超實用的標籤分類法,擺脫混亂,重拾效率,讓生活像整理過的房間一樣清爽!
哈囉大家好!身為一個資深的「事情永遠做不完」俱樂部成員,我完全懂那種被任務追著跑的感覺。每天打開待辦清單,看到一長串的項目,就覺得頭昏眼花,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任務卻越積越多,簡直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常常覺得自己好像同時身兼數職?一下是家庭主婦/夫,要負責買菜煮飯、打掃家裡、照顧小孩;一下又是上班族,要應付各種會議、報告、專案;週末還要抽空和朋友聚會、培養興趣、放鬆身心。生活簡直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讓人喘不過氣。
這種時候,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任務管理方法,真的很容易被壓垮。試過很多方法,像是列清單、用App、甚至還買了一堆可愛的筆記本,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清單越列越長,App越用越複雜,可愛的筆記本也漸漸被我遺忘在角落。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標籤分類法」,才真正找到了解救阿雜人生的救星!
什麼是標籤分類法?
簡單來說,標籤分類法就是把你的任務,按照不同的「標籤」分類,就像圖書館把書籍按照不同的主題分類一樣。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的任務結構,更容易找到重點,並針對性地安排時間。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標籤要怎麼設定,才能真正幫助你提高效率、擺脫混亂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
我的標籤分類血淚史:從一團亂到井然有序
剛開始使用標籤分類法的時候,我也是一頭霧水。想說標籤隨便設幾個就好,結果反而越分類越亂。像是「工作」、「生活」、「娛樂」這種標籤,感覺好像什麼都可以放進去,最後又變成一個大雜燴。
後來我痛定思痛,開始研究各種標籤分類的方法,並且不斷地調整、實驗,才慢慢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標籤系統。以下就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少走一些冤枉路:
標籤分類原則一:越具體越好!
剛剛提到「工作」、「生活」、「娛樂」這種標籤太過籠統,很容易讓人搞不清楚狀況。所以,我們要把標籤設定得更具體一點。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工作是行銷企劃,你可以把「工作」這個標籤,細分成「內容行銷」、「社群經營」、「廣告投放」、「數據分析」等等。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的工作內容,更容易安排時間。
同樣的,如果你的生活比較多元,你可以把「生活」這個標籤,細分成「家庭」、「健康」、「學習」、「社交」等等。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的生活重心,更容易平衡各方面的需求。
標籤分類原則二:善用顏色區分!
除了標籤名稱之外,顏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分類工具。不同的顏色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讓你一眼就能看出任務的類別。
像我個人習慣用紅色代表「重要且緊急」的任務,用黃色代表「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用綠色代表「緊急但不重要」的任務,用藍色代表「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任務。
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定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重點是要讓顏色成為你的視覺提示,幫助你更快地判斷任務的優先順序。
標籤分類原則三:定期檢視、調整!
標籤分類系統不是一成不變的,你需要定期檢視、調整,才能讓它保持最佳狀態。
隨著你的生活、工作內容的變化,你的任務也會隨之改變。如果你的標籤系統跟不上你的變化,就會失去它的作用。
所以,我建議大家每隔一段時間(例如一個月、一季),就回頭檢視一下你的標籤系統,看看有沒有需要新增、刪除、修改的地方。這樣才能確保你的標籤系統能夠持續地幫助你提高效率。
我的私藏標籤分類範例:讓你直接套用!
說了這麼多,不如直接分享我的私藏標籤分類範例,讓大家可以直接套用!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工作:
- 專案A:負責專案A的所有任務
- 會議:參與會議的相關任務
- 報告:撰寫報告的相關任務
- 行政:處理行政事務的相關任務
- 客戶溝通:與客戶溝通的相關任務
- 生活:
- 家庭:與家人相關的任務(例如:買菜、接送小孩、家庭聚餐)
- 健康:與健康相關的任務(例如:運動、看醫生、健康檢查)
- 學習:與學習相關的任務(例如:讀書、上課、參加研討會)
- 社交:與社交相關的任務(例如:和朋友聚會、參加社團活動)
- 興趣:與興趣相關的任務(例如:畫畫、唱歌、寫作)
- 個人成長:
- 閱讀:閱讀書籍或文章
- 學習新技能:學習新的技能或知識
- 自我反思:進行自我反思和檢討
- 設定目標:設定個人目標和計畫
- 財務:
- 記帳:記錄每天的花費
- 理財:研究投資理財相關知識
- 繳費:繳交各種帳單和費用
- 緊急:
- 立即處理:需要立即處理的緊急任務
- 重要提醒:需要特別注意的重要任務
這個範例涵蓋了工作、生活、個人成長、財務等各個方面,相信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新增、刪除、修改標籤,打造一個專屬於你的標籤系統。
用哪些工具來執行標籤分類?我的愛用清單!
有了好的標籤系統,還需要好的工具來執行。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任務管理工具,都支援標籤分類功能。以下就來分享我的愛用清單:
- Todoist:Todoist是我最常用的任務管理工具,它的標籤功能非常強大,可以讓你輕鬆地為任務添加標籤、篩選任務、查看任務統計。而且,Todoist的介面非常簡潔、易用,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 個人心得:Todoist的自然語言輸入功能真的超方便!只要輸入「明天早上九點開會 工作 會議」,Todoist就會自動把任務添加到明天的行程,並且加上「工作」和「會議」的標籤。
- TickTick:TickTick也是一個很棒的任務管理工具,它的功能也很全面,包括任務管理、日曆、番茄鐘、習慣追蹤等等。TickTick的標籤功能也很實用,可以讓你用顏色區分不同的標籤,更容易識別任務的類別。
- 個人心得:TickTick的番茄鐘功能超讚!可以讓我專注地工作,避免被其他事情干擾。而且,TickTick還會記錄你的番茄鐘次數,讓你更清楚地了解你的工作效率。
- Notion:Notion是一個非常彈性的工作區,你可以用它來做筆記、建立資料庫、管理專案等等。Notion的標籤功能也很靈活,可以讓你用不同的標籤屬性來分類任務。
- 個人心得:Notion的資料庫功能真的太強大了!我可以把任務添加到資料庫中,並且用不同的屬性(例如:標籤、截止日期、負責人、優先順序)來分類任務。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的任務進度,更容易掌控全局。
當然,除了以上三款工具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任務管理工具也支援標籤分類功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重點是要找到一個你喜歡用、用得順手的工具,才能讓你的標籤分類系統發揮最大的作用。
標籤分類的進階應用:讓你的效率更上一層樓!
學會了基本的標籤分類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些進階應用,讓你的效率更上一層樓:
結合優先順序:打造你的個人任務矩陣
除了標籤之外,優先順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你可以把任務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兩個維度,分成四個象限:
-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例如:緊急的醫療問題、重要的客戶投訴)
-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例如:學習新技能、建立人脈、長期規劃)
-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例如:不必要的電話、瑣碎的行政事務)
-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例如:滑手機、看八卦新聞)
透過這個任務矩陣,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的任務優先順序,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建立任務模板: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對於一些重複性的任務,你可以建立任務模板,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例如,如果你每個月都要繳交房租,你可以建立一個「繳交房租」的任務模板,裡面包含所有的相關資訊(例如:繳費帳號、截止日期、注意事項)。
下次要繳交房租的時候,你只要複製這個任務模板,修改一下相關資訊,就可以完成任務。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精力。
善用篩選功能:一次只處理一種類型的任務
當你的任務越來越多,你可以善用篩選功能,一次只處理一種類型的任務。例如,如果你想專心處理工作上的事情,你可以篩選出所有「工作」相關的任務,然後集中精力處理。
這樣一來,你可以避免被其他事情干擾,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完成一種類型的任務之後,你會感到很有成就感,更有動力繼續努力。
標籤分類不是萬靈丹,但絕對是個好幫手
雖然標籤分類法有很多好處,但它並不是萬靈丹,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你沒有好好地執行,或者你的標籤系統不夠完善,它反而會讓你更混亂。
所以,在使用標籤分類法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耐心、持續學習、不斷調整。相信只要你用心經營,它一定會成為你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幫手。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也有什麼任務管理的心得,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擺脫阿雜人生,迎接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