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咻~一下!腦袋切換專案模式,就像阿嬤切換電視頻道一樣溜!
想知道怎麼快速切換不同專案的思維模式嗎?這篇文章讓你不再卡關,像阿嬤轉電視頻道一樣,咻~一下就切換到另一個世界!
身為一個在專案地獄打滾多年的老鳥,我深刻體會到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的大腦,真的很難像電腦一樣,Ctrl+C、Ctrl+V,咻~一下就把思維模式切換到另一個專案。尤其當你同時處理好幾個完全不同領域的專案時,那種腦袋打結的感覺,就像吃了一大碗麻辣鍋,結果又喝了一杯冰沙,整個就是不對勁!
所以,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用過,而且覺得還不錯的方法,保證讓你以後在切換專案的時候,不再像隻無頭蒼蠅,而是可以像一個有經驗的導航員,輕鬆地找到方向。
第一關:先把腦袋清空,別讓前一個專案的怨靈纏身!
有沒有那種感覺,你明明已經在處理A專案了,但是腦袋裡面還是不停地迴盪著B專案的各種問題?這就像是前男友/前女友的怨靈纏身一樣,揮之不去,讓你無法專心投入新的戀情(喔,是新的專案啦)。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腦袋清空術」。這聽起來好像很玄,但其實很簡單。
我的做法是:
- 寫下來! 把所有關於前一個專案的想法、待辦事項、甚至是讓你感到焦慮的事情,全部寫在一張紙上,或是用電腦打字也可以。重點是要把這些東西從你的腦袋裡面搬出來,讓它們不再佔據你的記憶體。
- 做個小小的儀式。 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中二,但是真的有效!你可以離開你的座位,去倒杯咖啡、散散步、或是做幾個伸展運動。就是讓你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一個轉換的訊號,告訴自己:「嘿,我們現在要開始新的事情囉!」
- 聽音樂。 音樂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工具。你可以選擇一些輕快的、能夠讓你感到放鬆的音樂,幫助你擺脫前一個專案的沉重氛圍。
個人心得:
我發現,寫下來這個動作真的超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感到焦慮,是因為腦袋裡面塞了太多東西,而寫下來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整理思緒的過程。當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寫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第二關:了解新專案的「眉角」,別像個傻瓜一樣亂衝!
就像你要去一個新的地方旅行,總是要先做一些功課,了解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還有交通方式等等。處理新的專案也是一樣,你必須要先了解這個專案的「眉角」,才能夠避免踩到地雷,或是做出一些讓大家傻眼的舉動。
我的做法是:
- 搞懂專案的目標。 這個專案到底想要達成什麼?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這就像是你要去旅行,總是要先知道你要去哪裡吧?
- 了解專案的背景。 這個專案是從哪裡來的?它之前發生過什麼事情?這就像是你要了解一個人的故事,總是要先知道他的過去吧?
- 認識專案的成員。 這個專案有哪些人參與?他們的角色是什麼?這就像是你要組一個團隊,總是要先知道你的隊友是誰吧?
- 詢問。 千萬不要害怕問問題!如果你對專案有任何疑問,一定要主動向相關的人員詢問。這就像是你在路上迷路了,總是要問路人吧?
個人心得:
以前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總是覺得問問題很丟臉,好像自己什麼都不懂一樣。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問問題是一種學習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避免犯下不必要的錯誤。重點是要問對問題,而且要帶著誠意去問。
第三關:切換腦袋的「語言」,別讓不同領域的術語搞混!
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就像工程師有工程師的語言,設計師有設計師的語言,行銷人員有行銷人員的語言。當你同時處理不同領域的專案時,很容易會把這些語言搞混,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我的做法是:
- 沉浸式學習。 就像你要學一種新的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放到那個語言的環境裡面。你可以多閱讀相關的文件、參加相關的會議、或是和相關的人員聊天,讓自己沉浸在那個領域的語言裡面。
- 建立自己的「翻譯機」。 你可以建立一個自己的詞彙表,把不同領域的術語都記錄下來,並且註明它們的意思。這樣當你在切換專案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地找到對應的詞彙。
- 多練習。 就像你要學一種新的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練習。你可以嘗試用不同領域的語言來思考、溝通、或是寫作,讓自己的腦袋習慣這種切換的過程。
個人心得:
我以前在處理一個醫療相關的專案時,因為對醫療術語一竅不通,常常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後來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閱讀相關的文件,並且請教一些醫療專業的朋友,才慢慢地掌握了那個領域的語言。
第四關:建立一套自己的「專案SOP」,別每次都從頭來過!
就像工廠裡面有SOP,可以讓生產流程更加順暢。我們也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專案SOP」,讓自己在切換專案的時候,可以更加有效率。
我的做法是:
- 制定專案的啟動流程。 每次開始一個新的專案,都要按照固定的流程來執行,例如:了解專案目標、了解專案背景、認識專案成員等等。
- 建立專案的溝通機制。 確立專案的溝通管道、溝通頻率、以及溝通方式,例如:定期開會、使用即時通訊工具、或是發送電子郵件等等。
- 設定專案的進度追蹤方式。 定期追蹤專案的進度,並且記錄下來,例如:使用專案管理軟體、或是建立一個Excel表格等等。
- 建立專案的風險管理機制。 預先評估專案可能遇到的風險,並且制定應對措施,例如:制定備案、或是準備額外的資源等等。
個人心得:
我以前總是覺得制定SOP很麻煩,好像會限制自己的彈性。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SOP可以幫助我更加專注在重要的任務上,並且減少不必要的錯誤。而且,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很快地找到解決方案。
第五關: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別把自己逼太緊!
就像機器需要定期保養,我們的大腦也需要定期休息。當你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或是連續處理好幾個不同的專案時,很容易會感到疲勞、焦慮、甚至是 burnout。
我的做法是:
- 設定工作的時間限制。 每天設定一個固定的工作時間,並且嚴格遵守。不要讓工作佔據你所有的時間,要留給自己一些放鬆、休息、以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間。
- 利用零碎的時間休息。 在工作之間,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休息一下,例如:起來走動走動、看看窗外的風景、或是聽聽音樂等等。
- 培養自己的興趣。 除了工作之外,要培養自己的興趣,並且定期花時間去從事這些活動。這可以幫助你放鬆心情、轉換注意力、並且找到生活中的樂趣。
- 尋求幫助。 如果你感到壓力太大,或是無法應付,不要害怕向你的家人、朋友、或是同事尋求幫助。
個人心得:
我以前總是覺得要努力工作,才能夠獲得成功。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適度的休息也很重要。當我感到疲勞的時候,工作效率反而會降低。所以,我現在都會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讓自己可以好好地放鬆、充電、並且重新找回工作的熱情。
我想跟大家說:
切換專案的思維模式,就像學習任何一種新的技能一樣,需要時間、耐心、以及不斷的練習。不要害怕失敗,也不要輕易放棄。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去嘗試、並且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方法,一定可以找到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切換模式。
加油!相信你可以的!